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

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

ID:46136227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_第1页
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_第2页
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_第3页
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_第4页
资源描述:

《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略談高中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與初中的銜接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的推行,如何幫助學生減少在高中學習初期階段的困難,幫助他們比較快地適應新課程的學習內容、呈現方式、學習方式,加強初高中的連貫以共同推進和順應課程改革,就成為高中歷史新課改的一線教師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筆者把歷史新課程專題教學上的點滴心得甚至於是酸甜苦辣寫出,與同行們共享。問題與困惑一、初高中課程銜接的問題初高中課程銜接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課程內容和呈現方式兩大方面。仁在課程內容上,初中歷史課程改革著眼破除舊課程繁、難、深、重的知識體系,大量刪減知識點,結果新課程展現出簡單淺顯的特點。高中

2、新歷史課程改革的著眼點放在拓寬知識面、深化知識點上,結果新課程展現出的特點是分量重、內容深。初中偏重歷史事件的過程,偏重感性描寫,偏重具體生動,內容比較淺顯;高中則偏重歷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意義影響,偏重理性分析,有一定深度。2、在呈現方式上,初中為通史框架(學習板塊加學習主題),高中為'‘模塊一專題”編排方式(即模塊單元體專題型)。按照章節體通史的形式編寫,其特點是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強,嚴格按照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及其內在的邏輯性(即歷史發展的整體性)來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的。而按照“模塊”加“專題”的形式編寫,打破瞭傳統

3、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圍繞某一主題,采取縱向跳躍、橫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選取一些典型的歷史事實,進行更加深入的闡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其特點是內容精煉,跳躍性強,思維層次高,適合探究性教學的開展。總之,初中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語言通俗易懂,直觀性、趣味性強,結論也容易記憶,而高中教材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抽象思維要求明顯提高,知識難度加大,且習題類型多,解題技巧靈活多變二、學生基礎態度方法問題1.薄弱的基礎--由於中考不考或隻考政、史、生合卷,初中課時安排少,又缺乏專業教師,沒有正規的教學、學習和訓練環節,學生初中的歷史學科基礎十分薄弱2、重理輕文的觀念--由於極

4、端的功利和浮躁,使“讀史無用論”有相當市場,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現象,歷史是“副課”的觀念根深蒂固3、聽講,缺乏積極思維習慣,認識不到訓練的意義,不做平時積累、循序漸進的打算。認為隻要背好瞭書,就能把歷史學好,重記輕思的現象十分突出措施與對策一、興趣引路,能力滲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一學生正處在思想和心理從感性到理性過渡期、轉型期的開端,在能力要求急劇攀高、理性思維顯著增強,且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高一新課程專題學習中,如果任課教師把指導高考備考中的那一套思維習慣和教學模式不自覺地用到高一階段,板著面孔做學問,板著面孔教書,不僅是不合時宜的

5、,也必然是失敗的,因為這必將使學生覺得老師“面目可憎、語言無味”,從而“望而生畏”、“知難而退”,產生強烈的厭倦、挫折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和願望,更遑論積極、主動地思考和探索。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充分挖掘新課程的趣味因素和抓住激起興趣的契機,興趣引路,扭轉觀念,培養能力。但有兩個“度”是值得很好把握的,一是激化興趣的教學內容不能還是初中階段純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應是情理交融的、深層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覺滲透;二是激發興趣的手段不能是隨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應從教材與學生現有認識結構的聯系之處著手,圍繞教學目標,服務於教學任務,要

6、有循序漸進的自覺安排二、理清主線,建構體系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系統的知識是能力的基礎。知識的掌握離不開記憶,但記憶並不等於死記硬背,透徹的理解是記憶和掌握知識的前提。所以,要培養能力,就必須把學生從死記硬背的獨木橋引上理解記憶和靈活運用的陽光道,並抓住理解的本質--認識和把握事物之間的聯系,由此加深認識以形成知識的體系,進而在識記上融會貫通,在運用上觸類旁通。由於歷史新課程"模塊單元體專題型”的教學體例打破瞭傳統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采取縱向跳躍、橫向截取剖面的方法,因而存在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差,知識系統破碎的弱點,給教學帶來瞭一定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

7、中應對教材進行適當靈活的整合,指導、幫助學生對一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概況進行橫向的歸納總結,構建起一個階段歷史發展的框架。最關鍵的是要建立專題式教學單元模式。具體做法:首先,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依據實際需要,增添、整合同類專題的材料,調整、取舍教材內容,使歷史專題的頭緒更集中、主題更突出,不僅更好體現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同時也能橫向反映人類文明發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例如,可以問題為核心對教材進行整合,以必修課程《歷史I》為例,可通過對單元仁3、4、8相關內容的整合,側重探討中國政治發展簡史。還可以以對比為目的對教材進行整合,如把必修課程《歷

8、史I》的專題7和8結合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