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

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

ID:46529401

大小:601.0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_第1页
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_第2页
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_第3页
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_第4页
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期专髓}SPECIALTOPlC徐红丹,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讲师;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曹元坤(通讯作者),江西财经大学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管理学博士。电子邮箱:j)【c∞yIl锄hm@163.00m。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员工追随力的内涵、影响因素及对领导效能的作用机理”(71262001)资助。追随动机研究述评及展望●徐红丹曹元坤内容摘要追随问题正成为当代管理学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探讨追随动机问题,试图找出追随产生的原因。学者对追随动机的研

2、究主要集中在个体需求、领导魅力、权威服从和环境适应四个方面,就不同的追随动机进行了分类,并尝试开发追随动机的测量工具。未来研究应从心理学角度进一步明晰追随动机的作用机制,构建较高信效度的测量工具,并展开追随动机前因和后果变量的实证研究。关键词追随力领导力追随追随者动机长期以来,领导和领导者一直是学术研究和企业管理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而作为领导者对应面的追随者,其受到关注程度却略显不足。随着企业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权力距离逐渐被拉平(Brown,2003)。人们开始重新考量领导者和追

3、随者在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一致认同领导者的有效性越来越有赖于追随者(吕政宝等,2009),原涛和凌文辁(2010)更进一步提出将下属追随行为作为研究领导有效性和组织效能的一个新视角。对追随者和追随行为的专门研究由此展开。随着人们对追随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追随者追随动机的问题成为追随研究中经常探讨的话题(王项,2011)。组织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领导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下属,有些下属成了追随者,而有些下属却离开组织;同一个员工在一个组织中是追随者,而到了另一个组织后却产生不了追随力。研究者试图找出追随产生的原因,解开上述困

4、惑。理解追随动机不论是对领导者还是追随者都至关重要。管理者了解这些动机,便可以设计能够吸引、培养、保留追随者的组织环境(Kelley,2004)。那些了解下属追随动机的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回应这些动机,满足追随者的需求,从而避免追随者的流失,保证领导工作的正常开展和组织发展的有序进行。本文对主要的追随研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找出其中有关追随动机的论述,重新加以归纳和概括,借鉴动机定义尝试阐述何为追随动机,并分析了追随动机的来源,将之与现有的动机理论相结合,对追随动机进行分类。抽丝剥茧,逐层推进,期望能为以后的追随动机量表开发提供一

5、条路径。本文认为,四种来源可以作为追随动机测量的四个维度,而两种类型则是追随动机的两个二阶因子。量表的开发将推动追随动机的定量研究,追随研究理论体系也将得到不断丰富与充实。一、追随动机的定义和来源现有文献中尚没有对追随动机的权威定义。有学者按照研究需求,把追随动机定义为“个人产生的、指向领导者的一种心理活动,它使个体产生追随行为,并且维持和调整着追随行为的方向和强度”(原涛,2011)。该定义指出了动机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活动),但并没有将追随动机与一般的行为动机区别开来。本文认为,追随动机包含两个概念,一个是追随(许晟、曹元坤

6、,2012),另一个是动机。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便可以得到追随动机的定义,因此本文将追随动机定义为引起和维持个体以领导者为指向,为满足自身需求或受外在因素影响而产生追随行为的心理过程。追随动机的性质和强度决定了追随行为的风格和效果。追随行为是工作场合的一种特殊活动,既与一般的工作行为密切相关,又与常规的工作行为有所区别。综观国内外研究文献,可将追随动机的来源归纳为个体需求、领导魅力、权威服从、环境适应等方面(表1)。追随的主体和客体分别为追随者和领导者。现有的追随研究和领导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追随动机。两类研究关注对象不同,

7、引发了追随动机的个体需求说和领导魅力说。1.个体需求说个体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现有文献中,并没有对两者分别论述。以追随者为中心的追随研究认为,追随动机产生于追随者自身。追随是个体的自发行为,其动力源自于对共同目标以及自我价值体现的承诺(Chaleff,1995)。Kelley(1988)提出追随动机的两个来源:(1)源自满足感,通过流程再造、产品改良、服务提升或者帮助个人成长来获取;(2)源自事业心,希望赢得上级和同事的信任以得到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七种追随路径(Kelley,1992)。Maroonsis(

8、2008)对其中的门徒(Disciple)路径做了进一步解释。他认为门徒型追随者需要领导像教师一样带领他们感知周遭,教会他们完成任务的技能,并与领导者一起达成共同的目标。因此,追随即是学习。仔细分析,七种追随路径的动机来源可做进一步的区分。单纯从个体需求角度出发,不考虑领导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