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温经汤之_下利_应为_后阴下利

《金匮要略》温经汤之_下利_应为_后阴下利

ID:46580775

大小:216.6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5

《金匮要略》温经汤之_下利_应为_后阴下利_第1页
《金匮要略》温经汤之_下利_应为_后阴下利_第2页
《金匮要略》温经汤之_下利_应为_后阴下利_第3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温经汤之_下利_应为_后阴下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8年3月河南中医March2008第28卷第3期HENANTRADITIONALCHINE旺MEDICINEVol,28No.3《金匮要略》温经汤之“下利”应为“后阴下利"周根锋指导吕翠霞(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摘要:本文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后世医家的论述及方中药物的分析认为《金匮要略》温经汤原文中的“下利”应遵从原文,为“后阴下利”。关键词:《金匮要略》;温经汤;下利;后阴下利;前阴下血中图分类号:R2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028(2008)03—0006—0

2、2温经汤出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篇,该方在治疗病机属冲任虚寒夹瘀的漏下不止、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久不受孕等妇科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被后世誉为调经之祖方。对本条文的主症即原文中的“病下利数十日不止”之“下利”,是应该遵从原文即“后阴下利”还是应为“前阴下血”,后世颇有争议。吴谦、程云来、陈修园等认为应为“前阴下血”,即由瘀血引起的崩漏。《金匮要略》五六七版统编规划教材皆认同上说,如七版规划教材认为“温经汤条论述的是妇人冲任虚寒夹有瘀血而致崩漏的证治眦纠。而笔者通过对原文的分析、后世医家的论述及方中药物的分析认为,原文的

3、“下利”应遵从原文,为“后阴下利”。兹阐述理由如下。首先从文字学角度对原文进行分析。众所周知,仲景之学是以竹简作为载道之器而得以传承的,可谓惜墨如金,故其行文详于异而略于同,常在医者不易觉察而易犯错误处予以重笔以引起重视。试想,他是否会先设问“妇人年五十所,病(前阴)下血数十日不止⋯⋯此何也?”后自答:“此病属带下”呢?笔者认为可能性很小。因为前阴非时下血是妇科疾病,乃常识也,何烦仲圣在此多言?但若遵从原文“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发热,唇口干燥”,即“病下利”为“病后阴下利”。一般情况下医者

4、会认为是阴虚下利之证,故仲景及时予以警示并纠正:“此病属带下”,并进一步揭示其病因:“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此时仲景唯恐后学仍不能识证,故继续谆谆教诲:“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从“唇口干燥”来判断内有瘀血,即是重申《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淤血病脉证治第十六》篇对瘀血的诊断。另外,遍览《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仲景对妇人“前阴下血”的论述有“漏下”、“经水利”、“经水不利”等,而从无“下利”为“前阴下血”之例证。若“下利”为“后阴下剩”,那么其下利的病机该如何解释收稿日期:2007—09—2l作者简介:,alilt锋(1

5、981一),男,河南禹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呢?从以方测证及后世医家的论述我们已知,本条文的病机主要是冲任虚寒夹瘀,那么其病机可以概括为冲任虚寒致利和瘀血致利。持虚寒致利观点的后世医家有赵以德、黄元御等。如赵以德在《金匮方论衍义》中日:“下焦瘀积在下而既结于阴,则上焦之阳不入矣。遂成少腹里急腹满,四脏失政则五液时下⋯⋯”即赵氏认为,下焦之瘀积阻隔上焦之阳,以致下焦虚寒而致下利。而黄元御认为:“何以知其为带下也?其证居口干燥、阴精下脱而不上济,故知之也。带下之证,下寒上热,下寒故下利里急,上热故烦热干燥⋯⋯”。黄氏认为下利乃下

6、寒所致。下寒即下焦虚寒也。而冲任虚寒归于脏腑辨证则为肝脾肾虚寒哺】,肝肾同属下焦也,肝脾肾虚寒导致下利乃临床所习见,且后世医家用于治疗肝脾肾虚寒之四神丸中就有本方主药吴茱萸,况仲景尚有以吴茱萸汤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的论述。另从经络循行来看,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宫,冲脉与足阳明会于气街,督脉为阳脉之海,故虚寒之冲任及督脉失却温煦之功,均可影响及足阳明而致下利。而瘀在胞宫又可影响冲任督三脉功能的实施。而尤在泾、徐忠可、何任等医家认为本条文之下利为瘀血致利。如《金匮要略心典》如是论述:“妇人年五十所

7、,天癸已断而病下利,似非因经所致矣。不知少腹旧有瘀血欲行而不得遽行,欲止而不能竞止于是下利窘迫致数十日不止⋯⋯此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2】。尤氏主张是瘀血致利,何任亦遵此说。徐忠可在《金匮要略论注》日:“⋯⋯仲景乃略其下利发热腹满,而断之为带下,且决其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谓下利而发热,阴虚者有之,因而少腹里急,下多亡阴者有之。腹满,脾虚者有之。手掌烦热,阴虚者亦有之。若唇口乃荣气所主,下利之病不应见此,然而有是证又合之少腹里急、手掌烦热,明是血瘀而火郁⋯⋯然下利已久脾气有伤,故以姜半正脾气⋯⋯州31。可知徐

8、氏认为下利乃血瘀所致,而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是瘀血发热的表现。而明-赵以德认为“⋯⋯下利不止,答属带下何也?妇人⋯⋯七七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经水遂止,今年五十经绝,胞门闭塞,冲任脉不复输泄之时,所积瘀万方数据2008年3月箜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