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愚公移山 (2)

18愚公移山 (2)

ID:46945818

大小:25.4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30

18愚公移山 (2)_第1页
18愚公移山 (2)_第2页
18愚公移山 (2)_第3页
18愚公移山 (2)_第4页
资源描述:

《18愚公移山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愚公移山》教后反思郑世雄(永登县第八中学,甘肃永登730300)摘要:反思自己以钱梦龙先生的课堂实录为模板,执教《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后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从而得出对自己今后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点启迪:一、语文课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二、语文课要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关键词:钱梦龙《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反思启迪《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执教后,我反复看了自己的“课堂实录”,颇有感触,现将这一感触以教后反思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执教此课的成功之处 1.课前的扎实备课和采用模教钱梦龙先生

2、的《愚公移山》(第二课时),为此课的正常执教起到了良好的奠定作用。2.采用永登县第八中学倡导并普及的“和谐互助”高校课堂的“五步十环节”,进行执教,使此课教学过程显得正常有序。二、执教此课的失败之处 1.执教此课时,我无法灵活运用钱梦龙先生所一直倡导并付诸实践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纵观执教此课的整个过程,我重点要讲的内容是“和谐互助”高校课堂的第二步“研读共品”处,对于此处的设计,我以“一、初步理清‘人’和‘事’”及“二、人物分析”为两大板块为框架,将钱梦龙先生执教此课(第二课时)实录里的精妙所问,用在

3、幻灯片上设计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解决这些问题为教学内容,从而完成了对该处课堂教学的任务,实属失败之举。钱梦龙先生说:“我上课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进入文本的?是通过浮光掠影的阅读,一知半解的猜测,还是通过对文本中词语、句子的理解、咀嚼和品味?”①4就钱梦龙先生此说,肖培东老师解释说:“按钱老的话说,即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就是帮助学生‘能够自己读文章,能够自己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积累语料、习得语感、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同时受到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②但在此处,我却用简单的数学解题方式来

4、进行语文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落实,这不但未能按钱梦龙先生此说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而且还违背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地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地讲解”③的语文课堂教学常规,因此也就无法领会到“钱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一开场就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教师则是穿针引线,随机点拨、鼓励,做好组织、引导和点化之事”④的教学理念了。2.执教此课时,我虽想运用钱梦龙先生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但遗憾的只是触其皮毛而已,并未对其精髓有所理解。钱梦龙先生这一先进教学理念,

5、早在1981年4月,于杭州“西湖笔会”上,执教《愚公移山》一课时已初具规模。执教此课时,钱梦龙先生本着这一先进教学理念进行执教,在执教过程中,没有设置花里胡哨的导入语,而是开门见山地检查学生的预习自读情况,课堂教学的方法也是让学生在预习自读中发现文言文教学中应有的问题,即读音、词义。于是,学生提问学生答,一些浅显的问题就在学生学习文言文浓厚的兴趣中得以解决,这一教学过程显得那么简简单单,但学生的收效却是巨大的,这正应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的内涵。对于这一教学内容,我则采用“和谐互助”高校课堂的第三步“互助释

6、疑”进行课堂教学,且以“师友提出各种问题后,尽量在其他师友的帮助下求得解决。老师只解决学生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为要求,进行嫁接钱梦龙先生简简单单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片段。但遗憾的是,我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人提问题,即使有两对提问题的小组,都是从手头资料上转借问题来发问于课堂,而非从预习自读中,深入文本,提有价值的问题。这一无力的执教,足以看出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虽知晓钱梦龙先生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先进教学理念,但对先生于1982年提炼出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简简单单的“三主”语文教学

7、思想,未能在平日语文教学中进行实践落实,更别说对学生如陈日亮老师认为的:“钱氏导读法的精髓正是体现在他所说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过程,以养成学生‘自致其力,自致其知’的读书习惯”的培养上了。4三、执教此课的启迪 1.语文课要有明确的课程意识钱梦龙先生曾说:“课程意识助我定向。在进入教学过程之前,我一般总要问一问:我教的是一门什么课?为什么教这门课?怎样教这门课?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等等。后来渐渐养成习惯,‘课前自问’变成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课程意识”⑤钱梦龙先生这里所说的:“课

8、程意识”,正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表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内容。教师若明确了这一表述,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意识”就确立了,有了“课程意识”,就一定会有坚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的意识,从而才能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能避免出现类似于我在本节课执教过程中用数学解题式,进行语文教学的弊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