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

ID:473662

大小: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08

上传者:U-944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人文教育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从古至今,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因此,学界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也是越来越重视。20世纪30年代邓拓的《中国救荒史》可谓一部今人研究自然灾害史的发轫之作。但是此后,灾害史的研究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有关论著鲜有所见。直到80年代以后,自然灾害史研究才异军突起,大量研究论著、论文涌现,可谓成绩斐然。历史上,中国就是海洋大国,既受惠于海,也深受其灾。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又以水灾、风灾、风暴潮为主,其中台风最易引起以上三种灾害,其影响范围通常也是最大的。浙江濒临东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840千米,灾害性海潮经常危机浙江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开发利用。从某种意义来说,自然灾害实际上成为了古今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类正是在和自然灾害进行持续斗争中发展进步的。因而,历代统治者对自然灾害的发生都十分重视,明清统治者也不例外。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后不久便“敕天下有司,凡遇灾异,咸以实闻”。《明太宗实录》的编撰凡例也说“遇凶岁札赈恤悉书。”其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掌握自然灾害对于社会方方面面所产生的影响并采取措施将其降至最低程度。从现存史籍记载的台风灾害情况看,明清时期较其他历史时期更为详细,广泛见载于正史、地方志、文集、笔记体小说等古代文献中。上世纪60年代来,在诸多自然灾害的书籍中,多有台风灾害方面的资料汇编,如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陈高傭《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至于有关的学术研究,近代以来,诸多学者,尤其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力图探索有关风暴潮发生的自然规律。这是本课题研究得以展开的有利条件。对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台风灾害研究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台风灾害状况及政府、民间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机制,而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明清社会,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中国传统社会。 此外,台风灾害与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浙江沿海台风灾害史的研究,逐步探索和掌握浙江沿海地区台风发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防灾能力。此外,研究明清时期浙江沿海的台风灾害影响以及社会应对措施,以期对今后的台风灾害的防治、浙江海岸带的开发利用起到一点启发性作用,提高防灾、抗灾、救灾的能力,减少、减轻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以达到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这也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序言二、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史料长编(一)明朝浙江沿海台风灾害长编(二)清朝浙江沿海台风灾害长编三、明清浙江台风灾害之统计分析(一)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概况及其时空分析特点(二)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的社会影响分析1、台风灾害与社会经济2、台风灾害与人口变迁3、台风灾害与次生灾害四、政府与民间对台风灾害的应对及其成效(一)政府的应对措施1、对海塘的维护与修建2、堪灾、灾蠲、灾济(二)民间的应对措施1、个人捐纳2、大宗族的救济3、人们对海神的崇拜五、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本课题主要解决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台风灾害发生概况的史料长编问题,阐述台风灾害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和此种灾害下的社会应对状况,以期揭示人与台风灾害的互动关系。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关于台风灾害的记录广泛存在于正史、地方志、笔记体小说和专述性的史籍当中,所以加强对史料的发掘与探究对本题的深入研究起着至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地方志是本文研究的核心资料。 方志是本选题研究的核心资料。在方志的选取上,遵从原始优先、校勘优先、价值优先的原则。按照内容,可以将方志中的台风资料分为天气资料和灾害资料。天气资料直接描述台风发生时的情景,如“飓风”、“海溢”、“骤雨倾盆”等,灾害资料描述台风引发的灾害,如“大风拔木”、“海塘坏”、“溺死田庐无算”等。由于当时人们对灾害的重视,往往在方志中以“灾异”、“祥异”等专辟一目来收录当地的各种灾害,其中就包括台风灾害。方志以年为单位,记录较简,而且当时人们对台风的认知尚浅,因此描述存在一定的任意性,如将台风与龙卷风相混淆,均以“龙见”、“有龙……”来记录。另外,现存方志有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将这叠加在研究结果上,造成系统偏差。而正史、专述性的史籍等资料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同时校对并增加更加详尽的内容,提高资料的可靠性。本选题利用历史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学科交叉知识去研究,并把它作为解决本选题的关键方法,着重从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这一特殊的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苦难。运用比较法、列举法、归纳法,并且借鉴灾害学、环境学、地理学、社会学理论作为本选题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2010年11月中旬导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2010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完成中外文献资料收集2010年12月初至12月中旬完成外文文献翻译、文献综述2010年12月中旬至12月底完成开题报告2011年1月至4月继续查阅资料,完成论文初稿2011年4月提交论文初稿,二稿,三稿等,与导师交流修改论文2011年5月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陆人骥.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M].海洋出版社,1984年.[2]宋正海.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和异常年表[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3]陈高傭.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M].上海书店,1986年.[4]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5]李文海、夏明方.中国荒政全书[M].古籍出版社,2003年.[6]叶建华.浙江通史·清代卷(上)[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7]陈剩勇.浙江通史·明代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8]俞福海.宁波市志[M].中华书局,1995年.[9]乐承耀.宁波古代史纲[M].宁波出版社,1995年.[10]傅璇琮.宁波通史[M].宁波出版社,2009年. [11]周子康.浙江历史上灾害性海潮时空分布的初析[J].东海海洋,1987年12月第5卷第4期.[12]潘凤英.历史时期江浙沿海特大风暴潮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第18卷第1期.[13]鞠明库.明代的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7月.[14]冯贤亮.清代江南沿海的潮灾与乡村社会[J].史林,2005年第1期.[15]李向军.清前期的灾况、灾蠲与灾赈[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第3期.[16]叶依能.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备荒救灾简述[J].中国农史,1998年第01期.[17]周致元.明代东南地区的海潮灾害[J].史学集刊·灾害史研究,2005年4月第2期.[18]朱晓华、王建.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的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J].黄渤海海洋,1998年第16卷第3期.[19]王荣国.明清时期海神信仰与海洋渔业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总第143期).[20]杨国宜.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明朝灾异编年史”——孙之騄及其《二申野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35卷第4期.[21]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J].安徽史学·家族史研究,1998年第4期.[22]胡卫伟.明前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1368----1487)[D].2003年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祁磊.明清时期救荒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24]孙宝兵.明清时期江苏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与社会反应[D].广西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学位论文.[25]罗鹏.明清时期山东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与社会应对[D].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建[D].2010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7]张祥稳.清代乾隆时期自然灾害与荒政研究[D].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8]赵昭.明代的灾荒救治[D].2002年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9] 王美苏.清代入境中国东部沿海台风事件初步重整[D].2010年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0]张瑾瑢.清代档案中的气象资料[DB].中国知网.[31]陈桥驿.陈桥驿方志论集[C].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