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

ID:47872768

大小:190.93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1-14

上传者:U-7604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_第1页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_第2页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_第3页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_第4页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第1讲探究型实验题热点一未知产物及物质性质的探究1.对未知产物的探究通过化学反应原理猜测可能牛成哪些物质,对这些物质逐一进行检验来确定究竟含有哪些物质。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猜测要全面:(2)熟记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典例1】审题指导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铁架台等支撑仪器略)探究氧化铁与乙醇的反应,并检验反应产物。联想:乙醇的催化氧化。⑴用2%的CuSO4溶液和10%的NaOH溶液配制Cu(OH)2悬浊液的注意事项是新制Cu(OH)2悬浊液与醛基的反应需要碱性条件。⑵为快速得到乙醇气体,可采取的方法是若实验时小试管小的溶液已经开始发牛倒吸,你采取的措施是(填写编号)。a.取下小试管b.移去酒精灯c.将导管从乳胶管中収下d.以上都可以①升高温度町加速乙醇的挥发。②若液体倒吸入加热的反应管,可能会造成反应管炸裂,取下小试管已无济于事,因“溶液已经开始发生倒吸”。 ⑶如图实验,观察到红色的FC2O3全部变为黑色固体M,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取F小试管,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为了检验M的组成,进行下列实验。①M能被磁铁吸引;加入足最稀硫酸,振荡,固体全部溶解,未观察到冇气体生成;②经检验溶液中有铁离子和亚铁离子,检验恢离子的方法是;证明溶液含有亚铁离子的方法是能得出的结论是(填写编号)oa.M屮一定冇+3价和+2价铁,不能确定是否有0价铁b.M中一定冇+3价和0价铁,无+2价铁c.M中一定有+3价铁,0价和+2价铁至少有一种d.M中一定有+3价、+2价和0价铁⑷若M的成分町表达为FevOrJIJCO还原法定量测定其化学组成。称取加gM样品进行定量测定,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用气处理①组装仪器;②点燃洒精灯;③加入试剂;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⑤检査气密性;⑥停止加热;⑦关闭分液漏斗活塞;⑧……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写字母编号)。a.①⑤④③②⑥⑦⑧b.①⑤③④②⑥⑦⑧c.①③⑤④②⑦⑥⑧d.①③®©④⑥⑦⑧若M完全被还原后碱石灰增重”g,则;为(用加、n衣示)。破题关键分析黑色固体(M)可能的成分,铁的氧化物Fe3O4>FeO和铁粉均为黑色,FesO。中既有+3价铁又有+2价铁,且具有磁性,Fe3+能溶解单质铁。易错警示己知溶液中有Fe3+,检验FJ*不能用KSCN溶液。破题关键I.检查气密性属于实验的准备阶段,应在加药品前进行。II.类比氢气还原氧化铜。III.碱石灰增加的质量即为反应产生的C02的质量,得关系式M中/7(O)=a7(CO2)o答案⑴在过量NaOH溶液中滴加数滴CuSO4溶液(或NaOH过量)(2)在烧杯中加入热水(或对■烧杯加热)c(3)取少量溶液于试管屮,加入KSCN溶液,变成血红色,则有Fe*取少量溶液滴入适量酸性高猛酸钾溶液中,高猛酸钾溶液褪色,则有FJ十a(4)b 1.物质性质的探究(1)在探究过程屮往往可以利用对比实验,即设置儿组平行实验來进行对照和比较,从1佃研究和揭示某种规律,解释某种现彖形成的原因或证明某种反应机理。(2)无机物、冇机物性质的探究,必须在牢牢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大月U猜想,细心论证。脱离元素化合物知识,独立看待实验问题是不科学的,只有灵活运用已有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才能变探究型实验为验证型实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典例2】(2013-四川理综,9)为了探究AgNOs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I.AgNOs的氧化性将光亮的铁丝伸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将铁丝取出。为检验溶液中Fe的氧化产物,将溶液中的Ag‘除尽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对选用试剂:KSCN溶液、K3[Fe(CN)6]溶液、氯水。(1)请完成卜表: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除尽Ag*后的溶液于试管屮,加入KSCN溶液,振荡心在Fc"取少量除尽Af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振荡存在Fe2+【实验结论】Fe的氧化产物为F/+和Fe3+0II.AgNOs的热稳定性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加热AgNOs固体,产生红棕色气体,在装置D中收集到无色气体。当反应结束后,试管中残留固体为黑色。⑵装置B的作用是。⑶经小纽讨论并验证该无色气体为02,其验证方法是⑷【查阅资料】A^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可溶于氨水。【提出设想】试管屮残留的黑色固体可能是:i.Ag;ii.Ag2O;iii.Ag和Ag2Oo【实验验证】该小组为验证上述设想,分别取少量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操作现象a加入足量氨水,振荡黑色固体不溶解b加入足蜃稀硝酸,振荡黑色固体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实验评价】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固体产物成分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小组得出AgNO3固体热分解的产物有。解析I.(l)Fc「遇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由于氯水与Fc"反应,现象不明显,应直接用K3[Fe(CN)6]溶液检验,如有蓝色沉淀出现,则证明Fe"存在,否则不存在。【1.⑵装置B为安全瓶,可以防止倒吸。(3)检验氧气的常用方法是利用其助燃性,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4)a实验中,加入氨水黑色固体不溶解,证明原物质不含Ag2O,同时也证明原物质为Ag;b实验中,只能证明原黑色固体含有Ag,因Ag2O也可以溶解在足量稀硝酸中,所以不能证明是否含有Ag2Oo由上述实验的综合分析可知,AgNCh固体热分解时的产物分别为Ag、NO?和6,化学方程式为2AgNO?^=2Ag+2NO2t+02t答案⑴溶液呈血红色K3〔Fe(CN)6]溶液产牛蓝色沉淀(2)防倒吸(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无色气体为02(4)bAg、NO2、02思维建模总结升华■递进题组题组一未知产物的探究1.实验室中需要22.4L(标准状况)SO?气体。化学小组同学依据化学方程式Zn+2H2SO4(浓)^^ZnSCU+S02t+2H2O计算后,取65.0g锌粒与98%的浓H2SO4(p=1.84琴.cm・3)110mL充分反应,锌全部溶解,对于制得的气体,冇同学认为可能混冇杂质。⑴化学小纽所制得的气体中混有的主要杂质气体可能是(填分子式)。产牛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加以说明)。(2)为证实相关分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实验,组装了如下装置,对所制取的气体进行探究。ABCD①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作用是o②装置D加入的试剂,装置F加入的试剂 ①可证实一定量的锌粒和一定量的浓硫酸反应后牛成的气体小混有某杂质气体的实验现象是O②U形管G的作用为O答案(1)H2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降低,致使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Zn+H2SO4=ZnSO4+H2t(1)©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SO2②浓硫酸无水硫酸铜①装置E玻璃管中黑色CuO粉末变红色,干燥管F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②防止空气中的H2O进入干燥管F阳影响杂质气体的检验解析(1)从物质的量关系来看,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CU+SO2f+2H2O,H2SO4略过量,但是实际上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当硫酸的浓度降到一定程度,反应变为Zn+H2SO4=ZnSO4+H2f。(2)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加热还原CuO验证出的存在,通过F装置进一步确认有比0生成;具体的实验装置及作用是A—产生待研究的气体,B—除去气体中的S02(可以利用SO?的性质选取NaOH溶液或酸性高镒酸钾溶液),C一验证SO?已除尽,D—干燥气体,E—若有H?,则加热E玻璃管,CuO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F—利用无水硫酸铜吸水变蓝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比的存在,G—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F装置而干扰实验。pl反思归纳I11.物质检验的三原则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2.根据实验时生成物所表现的现象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1)生成气体,如NH;(加碱)、COfc加酸)的检验。(2)生成沉淀,如C「、SO亍、Fe?+的检验。(3)显特殊颜色,如F0的检验,NaK*的焰色反应。3.根据气体性质特点,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可归纳为四类'红棕色为NO?(1)观察颜色<黄绿色为CD、无色气体,打开瓶塞,瓶口出现红棕色为NO(2)试纸检验:如Cb能使湿润KI-淀粉试纸变蓝,NH3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3)溶液检验:如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检验CO?、SO2o (1)点燃法:如02、比、CH4的检验。 题组二物质性质的探究1.(2013-北京理综,28)某学生对SO2Aj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取4g漂粉梢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冇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持续通入so2尾气处理i.液面上方出现白雾;ii.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漂粉精溶液iii.稍后,产生人量白色沉淀,黄绿色(1)C1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式是o(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楷溶液具有的性质是o⑶向水中持续通入SO?,未观察到白雾。推测现彖i的白雾由HC1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①实验a的冃的是o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O(1)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c(2)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①向沉淀X屮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o②用离了方程式解释现彖iii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0答案(1)2Cb+2Ca(OH)2=CaCI2+Ca(C10)2+2H2O⑵碱性、漂白性(3)①检验口雾中是否含有C12,排除C12干扰②片雾中混有SO2,SO2IlfA/酸化的AgN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粉精溶液屮逐滴加入稀硫酸,观察溶液是否变为黄绿色⑸①CaSO4②SO?+Cb+2H2O=SO4_+2CF+4H4解析(1)联系氯的化合物基础知识和生产漂粉精的原理,其化学方程式:2Cb+2Ca(OH)2=CaCl2+Ca(C10)2+2H2Oo ⑵pH试纸先变蓝,说明漂粉精溶液呈碱性,后褪色是由于CIO•的强氧化性所致。⑶检验白雾中有无HC1的关键是检验出C「的存在,故实验a、b即围绕C「的检验展开。实验a的目的是通过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是否变蓝判断有无Cb的干扰。实验b试图通过AgCl的生成来检验Cl「的存在,但应考虑到过量SO2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4)题干具有明显的提示性,出现黄绿色的原因是随着酸性的增强而产生CH。故应设计使用无还原性的稀硫酸来确认其可能性。(5)®A瓶中所得沉淀的成分可能是CaSO3>CaSO4或二者的混合物,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排除CaSO3,故X为CaSO4,因CaSO4微溶于水,在取上层清液加入BaC"溶液时,产生BaSO4沉淀,进一步证明X为CaS04o②溶液呈黄绿色是因Cb溶于水而产生的现象,随着SO2的持续通入,两者发生反应生成无色物质盐酸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S02+Cl2+2H2O=2HC1+H2SO4离子方程式为S02+Cl2+2H2O=4H++sof+2C11.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CO?、SO?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结果通入CO?可以看到先浑浊后澄清的现象,但通入SO?看不到浑浊现象。经思考后该同学改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将气体收集在注射器屮,缓慢地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都能看到石灰水先变浑浊再澄清的现象,且通入SO?时产生的现象明显且快。(1)对比分析两组实验,你认为用图1所示的装置实验时,通入SO?不能出现浑浊的原因口J能是0(2)用图2所示的装置实验时,以和同速率通入CO?和SO2,SO?产生浑浊、澄清的现彖比CO?快的原因是o(3)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S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实验若存在缺陷,其改进方法是(若你认为该装置没有缺陷,此空可以不填)o答案(1)SO2在水中溶解度大J1气体发生装置产生SO2的速率快,SO?直接与Ca(OH)2反应生成了可溶于水的酸式盐[Ca(HSO3)2]而观察不到沉淀(2)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CaSOs转化为Ca(HSO3)2的速率也快(3)用导管将尾气通入NaOH溶液屮解析对比图1实验和图2实验: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的速率——前者快,后者慢;现象——前者是只有通入C02时石灰水才出现先变浑浊后澄清的现象,后者是通入SO?时石灰水先变浑浊后澄清的速率快。由图2实验现象可知,CO?、SO2与石灰水反应的现象相同,仅有速率差异。根据图2实验从而想到图1 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仍为反应速率问题,即SO?溶解和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较快,沉淀存在时间极短而不易观察。热点二规律探究与变量控制控制变量法:物质变化往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在研究化学反应与外界因索ZI'可的关系时,对影响物质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他儿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索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利于在研究过程中,迅速寻找到物质变化的规律。常涉及的题型有:⑴外因(浓度、温度、压强等)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影响;(2)物质性质的递变规律。【典例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索。实验一:利用Cu、Fe^Mg和不同浓度的硫!^(0.5mol-L_l>2mol-L_18.4mol-L_,),设计实验方案,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索。(1)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实验现彖实验结论①取三份等体积的2mol-r1硫酸于试管中②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Cu、Fc、Mg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大小:Mg>Fe>Cu反应物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人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要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O(2)乙同学为了能精确地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温度下利川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实验。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是,应该测定的实验数据是实验二:已知2KMn04+5H2C204+3H2S04=K2S04+2MnSC)4+8H20+10C02f,在开始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较小,溶液褪色不明显,但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突然褪色,反M速率明显增人。(3)针对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认为该反应放热,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反应速率增人。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认为还可能是的影响。(4)若要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除酸性高猛酸钾溶液、草酸溶液外,还可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填序号)。A.硫酸钾B.硫酸猛 C.氯化镒D.水解析(1)甲同学研究的是几种不同金属与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的速率大小,因此可确定研究的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时必须保证外界条件相同,现有条件是浓度相同、压强相同、没有使用催化剂,故只要再控制温度相同即可。(2)乙同学可以选择两种不同浓度的酸与金属反应。Cu与硫酸不反应,Mg与硫酸反应太快,故选择Fc。而常温下Fc遇18.4mol•I/的硫酸时会发生钝化,故只能选择0.5mol•L_,和2mol-L-1的硫酸。该反应产生的是氢气,反应速率又与时间有关,故需要测定的数据是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3)随着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越来越小,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故可排除压强的影响,因此可猜想是由于催化剂的影响,此催化剂只能来源于生成物,故为Mn:(4)C中Cl「易与KMn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只能选B。答案(1)比较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对反应速率的彩响温度相同⑵Fe、0.5molL"1和2molL-1的硫酸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所需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的体积)(3)Mn2+的催化作用(或催化剂)⑷B【典例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后,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了冇关实验现象如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用砂纸打磨示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瞰A.浮于水而,熔成一个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随Z消失,溶液变红色B.产生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C.反应不十分强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D.剧烈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进而沉淀消失F.生成淡黄色沉淀2.向新制的H?S饱和溶液11•滴加新制的氯水3.钠・滴有酚豔试液的冷水反应4.镁带^2mol.L-*的盐酸反应5.铝条与2molL1的盐酸反应6.向AICI3溶液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⑴实验目的:(2)实验用品:仪器:①、②、③、④试管夹、⑤蹑子、⑥小刀、⑦玻璃片、⑧砂纸、⑨胶头滴管等。 药品:钠、镁带、铝条、2mol-L'1的盐酸、新制的氯水、新制的饱和H?S溶液、A1C13溶液、NaOH溶液等。(3)请你写出上述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的现象1、2、3、4、5、6o(用A〜F表示)写出实验操作2、6的离了反应方程式实验2o实验6o(4)实验结论:o解析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在元素周期表中,从左至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单质与出0(或酸)反应,置换H?越来越难,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非金属单质与H?化合越来越易,右边的非金属单质可从化合物中置换出左边的非金属单质,如Cl?+H?S=2HC1+SI。答案(1)探究同周期元索性质的递变规律(2)试管烧杯酒梢灯(3)BFADCEC12+H2S=2HC1+SIAl3++4OH"=A1O2+2H2O(4)金属性:Na>Mg>AI,非金属性:C1>S厂I规律方法I11.变量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解答变量探究类试题关键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改变一个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规律。注意:选择数据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空白实验:实验变量一警空——反应变量](对照组)]||[对照分析一实验设计实验:操纵实验控制无关检测反应〔结论(实验组)变量变量变量J2.规律探究实验题的解题策略物质性质递变规律的探究也是中学化学实验探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如置换反应)规律,物质的酸(碱)性强弱规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规律等,都是开展有关规律探究的重要素材,也是高考命题的经典情境。解决有关规律探究问题的实验设计,其常用方法示例如下:(1)同周期、同主族元索性质的递变规律,i般通过设计判断元索金属性、非金属性的 强弱实验来完成,如通过让金属单质与相同浓度的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牛出的速率快慢來判断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推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从而找出相应的性质递变规律。(1)物质的酸(碱)性强弱的判断。(2)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规律探究。可以通过控制所含的杂质是否与空气接触、所接触的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度、钢铁在腐蚀过程屮体系内的气压变化等角度设计实验,找出规律。思维建模总结升华■题组训练1.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収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冇;⑵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2)实验室屮现有NapSO,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3)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扌晋施有(答两种);(4)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虽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屮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屮,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实验混合応ABCDEF4moLLIH2SO4/1T1L30ViViV3Vs饱和CuSO4溶液/mL00.52.5520H2O/mL$?9K,o100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K6=,K9=;②反应一段吋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色;③该同学敲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虽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答案(1)CuSO4+Zn=ZnSO4+Cu,Zn+H2SO4=ZnSO4+H2t(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可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⑶Ag2SO4(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nJ)(2)@301017.5②灰黑喑红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 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浴液的接触而积而使反应速率下降解析⑴在稀硫酸中加入硫酸铜后发生了两个反应:CuSO4+Zn=ZnSO4+Cu.Zn+H2SO4=ZnSO4+H2to(2)由于Zn与反应生成的Cu及硫酸铜溶液组成了Cu-Zn原电池,大大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3)只要是比锌的金属性差的金属都可以与锌组成原电池,都可以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故在所给的物质中只有Ag2SO4符合题意。⑷要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5)因为要研究硫酸铜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持硫酸的浓度在各组实验中相同,则硫酸溶液的体积均取30mL,根据F中增加的水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之和为20mL,可以求得Vb=1()mL,人=19.5mL,%=17.5mL,K1()=15mLo当溶液中没有铜析出时,故显示的是锌的颜色:灰黑色,E中析出较多白勺铜,则显示了铜晶体的颜色:暗红色。由于析出的铜的量较多,会覆盖在锌的表面,使得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大大减小,故反应速率反而减慢了。1.已知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盐。I.甲同学设计两种方案来检验N^SOs溶液是否发生变质。方案一: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认为亚硫酸钠溶液没有变质。方案二:取样,加入氯化顿溶液有口色沉淀牛成,认为亚硫酸钠溶液完全变质。请你対两方案作出评价:方案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方案二(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II.乙同学探究NapSOs溶液是否发牛变质,设计如下实验测定1.0molL-1N^SOs溶液的实际浓度。ABC60mL1・01-•!/-亚硫酸钠溶液(1)分液漏斗中应加入足量的下列哪种试剂?(填序号)a.浓硝酸b.65%硫酸c.浓盐酸 (1)实验前后测得C装置增重3.2g,则Na2SO3溶液实际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该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o答案I.不介理亚硫酸钠部分变质时滴加盐酸也会产生气泡不合理亚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锁反应牛成口色沉淀,亚硫酸钠未变质或部分变质吋也会产牛口色沉淀II.(l)b(2)0.83mol-L-1(1)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I.加入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亚硫酸钠,NazSCh溶液可能没有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亚硫酸钠、硫酸钠都能与氯化领反应生成沉淀,故亚硫酸钠溶液未变质、部分变质、全部变质时的现象相同,都会生成白色沉淀。I[.制备二氧化硫气体选用硫酸,C装置增重3.2g,产生的/?(S02)=0.05mol,所以/7(Na2SO3)=0.05mol,c(Na2SO3)=0.05mol/0.06L=0.83molL-1,该实验装置中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少一个驱赶残留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练出高分1.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分析以下数据,凹答卜-列问题:实验序号稀硫酸的体积/niL锌的质量/g锌的形状温度/°C完全溶于酸的时间/s主成硫酸锌的质量/g150.02.0薄片15200m250.02.0薄片25100加2350.02.0颗粒2570加3450.02.0颗粒3535加4550.02.0粉末25A5.0650.04.0粉末25t2加5750.06.0粉末25h14.9850.0&0粉末2519.3950.010.0粉末25『5加61050.012.0粉末2519.3(1)实验1和实验2表明对化学反应速率冇影响,对同一规律进行研究的实验还有一组是(填实验序号)。(2)下列说法止确的是(填序号)。A./)<70B.彳4(3)木实验还可以研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1,实验6生成硫酸锌的质虽m5=答案(1)温度实验3和实验4(2)AC ⑶硫酸的浓度和催化剂(或压强)(4)2.49.9解析(1)实验1与实验2的条件只有温度不同,故可表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同样可知实验3与实验4的反应条件也是温度不同。(2)其他条件相同时,锌采用粉末状比采用颗粒状的反应速率快,故对比实验3、5的数据可知tx<70;因实验1、2采用锌的质量相同且全部溶解在稀硫酸中,故生成的硫酸锌等量,即w,=/«2;由实验8、10的数据可知,在加入8.0gZn时,稀硫酸已经耗尽,故加6=19.3;实验5中加入锌的质量小于实验8的,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变慢,故⑶本实验还可以研究硫酸的浓度、催化剂(或压强)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由稀硫酸耗尽时产生硫酸锌的质量可求出50.0mL稀硫酸中含有/7(H2SO4)^0.12mol,故c(H2SO4)=2.4mol-L1;实验6中稀硫酸未耗尽,故可由4.0gZn(全部转化为ZnSOJ求出w5=4X161/65S.9。1.SO?是一种人气污染物,某兴趣小组欲探究SO?的性质及绿色实验方法,设计如下方案:B(1)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其中C、D分别为碘水和硫化氮的水溶液,则B中所盛试剂为,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为了实现绿色实验的目标,某同学重新设计了如上右图A?的制取装置來代替A】装置,与A】装置相比,A?装置的优点是(任写一点即可)。(3)E中用氨水吸收尾气中的SO?,“吸收液”小可能含有OH:SO芥、SO旷、HSOj■筹阴离子。已知亚硫酸氢盐一•般易溶于水,SO?也易溶于水。现有仪器和试剂为小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过滤装置和滤纸;2mol-L'1盐酸、2molLHHNO3、1molL-1BaCl2溶液、1moLL-1Ba(OH)2溶液、品红溶液、蒸镉水。请设计实验证明“吸收液”中存在SO齐和HSO$,完成下表的实验操作、预期现彖和结论:实验操作预期现象与结论步骤1:取适量“吸收液”于小烧杯中,用胶头滴管取1mol-L-1BaC12溶液滴入小烧杯中玄至过量若出现白色浑浊,则溶液中存在SO亍或sof步骤2:将小烧杯中的浊液过滤、 洗涤,再用适量水把附在滤纸上的固体冲入另一小烧杯中;向冲下的固体步骤3:答案⑴品红溶液S02+12+2H2O=SOr+2F+4H+⑵①不用加热,安全性能高;②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777(3)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少结论步骤厶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再滴入过量2molL_1盐酸,振荡若品红褪色(或有气泡),则“吸收液”屮存在sor步骤3:用试管取适量滤液,向其屮(或小烧杯中)滴入过量的1mol-L-1Ba(OH)2溶液[或滴入1滴(或少量)品红溶液,再滴入2〜3滴(或过量)的2mo|.「盐酸],振荡若出现白色沉淀(或品红溶液褪色,或冇气泡),则“吸收液”中存在HSO?解析(1)B、C、D分别验证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所以B中试剂应为品红溶液。⑵A?装置不需加热,且容易控制。⑶吸收液吗F淀旦勒证明妨⑶过量L滤液鸣竺旦空证明HSOj1.(1)lL知Na2S2O3+H2SO4=Na2SO4+SI+S02t+H20o甲同学通过测定该反应发生吋溶液变浑浊的时间,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所取溶液体积均为10mL):实验编号实验温度/°cc(Na2S2O3)/mol-L1c(H2SO4)/mol-L1①250」0.1②250.2().1③250.10.2④500.20.1⑤500.10.1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填实验编号);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选择(填实验编号);若同吋选择①②③溶液测定变浑浊的时间,是探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⑵已知溶液与CR反应时,ImolNatS?O3转移8mol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 甲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流程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I)甲同学设计实验流程的目的是证明Na2S?O3溶液具冇碱性和性。(II)加入BaC"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的离了方程式是(III)乙同学认为应将上述流程中②③所加试剂顺序颠倒,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设计更合理的是(填“甲”或“乙”),理III是0答案(1)①⑤或②④①②或①③或④⑤改变不同反应物的浓度(1)S2Or+4Cl2+5H2O=2SOr+8CF+10H+(I)还原(II)SO「+B0=BaSO41(III)乙可以排除BaS2O3的干扰解析⑴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应控制Na2S2O3>H2SO4的浓度相同,所以应选择①⑤或②④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控制温度相同,所以应选择①②或①③或④⑤;在①②③中,温度相同,改变的是不同反应物的浓度。(2)由于S20f+4C12+5H2O=2SOr+8CK+10H+,所以Na2S2O3_具有还原性,由于其溶液pH=8,则证明S20r水解呈碱性;要证明S20r的还原性,应先加BaCl2溶液,再加足量氯水,这样可以排除BaS2O3的干扰。1.(2013-江苏,21B)3,5-二甲氧基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天然物质口柠檬索的合成。一种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的合成反应如2+2C比氯化氢的甲醇溶液OHOCIL+2H2O甲醇、乙陋和3,5-二甲氧基苯酚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物质沸点/°C熔点/°c密度(20°C)一彳/g・cm溶解性甲醇64.7—0.7915易溶于水乙醸34.5—0.7138微溶于水3,5■二甲氧基苯酚—33〜36—易溶于甲醇、乙醞,微溶于水(1)反应结束后,先分离出甲醉,再加入乙讎进行萃取。①分离出甲醇的操作是。②萃取用到的分液漏斗使用前需并洗净,分液时有机层在 (2)分离得到的冇机层依次用饱和NaHCO3溶液、饱和食盐水、少量蒸饰水进行洗涤。用饱和NaHCOs溶液洗涤的冃的是;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冃的是(1)洗涤完成后,通过以下操作分离、提纯产物,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字母)。a.蒸馆除去乙醯b.重结晶c.过滤除去T•燥剂d.加入无水CaCl2干燥(2)固液分离常采用减压过滤。为了防止倒吸,减压过滤完成后应先,再答案(1)①蒸馆②检查是否漏水上(2)除去HC1除去少量NaHCCh减少产物损失(3)dcab(4)拆去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关闭抽气泵解析⑴甲醇和3,5■二甲氧基苯酚是互溶的,可以利用两者的沸点不同,用蒸馅的方法进行分离。使用分液漏斗时首先要对分液漏斗进行是否漏水的检查。由于乙瞇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上层。(2)由于在合成时所用的是氯化氢的甲醇溶液,所以加NaHCOs滚液白勺目的是除去HC1,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目的是除去少量的NaHCO.3杂质,同时可以减少3,5■二甲氧基苯酚的损失。(3)洗涤后,产物中仍混有出O和乙瞇,所以先加入无水CaCl2除去出0,然后过滤除去CaCl2o通过蒸馅除去乙瞇,最后重结晶得到纯净的3,5■二甲氧基苯酚。所以操作顺序为dcabo(4)倒吸主要是由于压强减小造成的,所以为了防止倒吸,结束时应先拆去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皮管,最后再关闭抽气泵。1.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以探究潮湿的Cb与T燥Na2CO3固体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的成分。ABDE••■■■••■•■•已知: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棕色的气体,其为含氯氧化物。可以确定的是C屮固体含有NaHCOs,几含氯元素的盐只有一种。现对C的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1)提出合理猜想。 若己知C中有0.1molCl2恰好和10.6gNa2CO3W体完全反应,则C中有C"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o(2)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存在两种成分NaHCO3和;假设2:存在三种成分NaHCO3和、°②设计合理方案对C小固体的未知成分进行探究。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饰水、稀HNO3溶液、Ba(OH)2溶液、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试管、小烧杯。实验步骤预期现彖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C中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徭水,充分振荡至固体完全溶解,然后将所得溶液分装A、B两支试管中X步骤厶步骤3:答案(1)2C12+2Na2CO3+H2O=2NaHCO3+2NaCl+C12O(2)假设1:NaCl假设2:NaClNa2CO3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C固体中不含Na2CO3;若溶液变浑浊,则C固体中含Na2CO3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足量稀HNO3溶液,再加适量AgNOj溶液若无明显现彖,则C固体中不含NaCl;若溶液变浑浊,则C固体屮含NaCl解析(1)根据反应物为Cb、H2O.Na2CO3,而D中气体为含氯氧化物,其中C1显正价,且C中含氯元素的盐只有一种,则必显负价,该盐为NaCl,则该反应可能为2Cb+2Na2CO3+H2O=2NaHCO3+2NaCl+Cl2Oo(2)C中固体的成分可能为NaHCO-^NaCl或NaHCO3、NaCkNa2CO3o(3)由于可以确定C中固体含有NaHCOg,即C的成分探究的实质是检验NaCl、Na2CO3是否存在,即可以通过检验C「、CO亍来探究C中固体的组成,检验CO;选择BaCl2溶液,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Ba(OH)2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否则NaHCOg会有干扰,检验C「选择稀HNO-3溶液和AgNO3溶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