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

ID:48066325

大小:1.77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06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_第1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_第2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_第3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_第4页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诗经与楚辞.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分法: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年)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先秦,指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统一之前。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中国社会形态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学,是中国文学产生、奠基阶段。概论一

2、、先秦时期的社会概况炎黄时代:约五六千年前,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其后期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部落与部落联盟首领的特权。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先后出现了大政治家武丁、伊尹、傅说、周文王昌、大思想家周公旦等。西周末期奴隶制开始动摇。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奴隶制逐渐走向崩溃。概论二、思想文化概况1.原始宗教、原始艺术;氏族、部落;传说,氏族成员教育——原始的歌谣、神话由此产生2.刻画符号——文字(仰韶文化)宗教迷信——巫和史(殷商)制礼作乐——重视史(西周初年)《易》——占卜文化士阶层——百家争鸣(春秋末期)概论三、文学概况1.原始歌谣:二言——四言、三言

3、句。2.诗:《诗经》诗乐舞结合、诵诗3.神话:影响到叙事文学、诸子散文、诗歌创作。4.史书:《尚书》——《左氏春秋》——《国语》。5.散文:语录体——记言体——专题论文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深厚,韩文峻峭。《战国策》是以纵横家为主的说辞、书信。《吕氏春秋》集列国各家学说而成。第一章 上古文学第一节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第二节古代神话第一节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一、文学的起源1.神灵赐予说2.巫术说3.游戏说4.模仿说5.心灵表现说6.劳动说(科学解释)第一节文学的起源与原始歌谣二、原始歌谣1.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其内容与劳动联系紧密。2.节奏短,句子单纯。从二言到四言,反映了

4、人最基本的节奏感。3.是口头文学。文学艺术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产生。歌谣和神话主要是口头流传。4.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5.原始歌谣散见于后世典籍,如《周易》、《礼记》、《吕氏春秋》、《尚书》、《左传》等。形式简单、内容古朴。是后世诗歌的源头第二节古代神话一、神话的起源:我国神话大约产生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神话是歌谣之外远古人民创作的另一种口头文学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一旦生产力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神话也就消失了。第二节古代神话二、我国古代神话的特色

5、1.反映了上古之初人同自然斗争的业绩,歌颂了人民战天斗地的恢宏气魄和坚强意志。形式上幻想丰富,极富浪漫主义精神。2.其人物多充满了善良、纯洁、优美的感情,充满了伟大、高尚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与希腊神话多表现个人享乐、嫉妒以及爱情纠葛的情况不同。第二节古代神话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民重实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神”。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单地曲解为信史。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于《淮南子》中。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

6、言片语的记载,多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也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文献资料。第二节古代神话四、神话对后代的影响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是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想象、夸张、拟人化的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二章《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第二节《诗经》的内容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第一节关于《诗经》一、《诗经》的编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二、《诗经》的内容、组成1.六义:风、雅、

7、颂、赋、比、兴。《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分为三类内容:风、雅、颂风:是各地区的乐调、民歌。雅:是朝廷正乐,即西周王畿内的诗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赋、比、兴则是指《诗经》所用的创作原则与方法。2.内容: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第一节关于《诗经》三、《诗经》各部分的大体产生年代《诗经》各部分产生的年代很难具体确定,大体上说,《周颂》全部和《大雅》大部分为西周初期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为西周后期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