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ID:48874369

大小:189.96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03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练习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土壤的形成1.下列成土因素中,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的是(  )A.地形       B.气候C.生物D.成土母质解析:气候中的水热条件直接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风化壳厚度,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形成。缓坡接受沉积,陡坡以侵蚀为主,这影响着土壤厚度;迎风坡和背风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降水,阳坡和阴坡影响着不同坡向的光热条件,从而影响土壤中的水热状况,因此是间接作用于土壤。答案:A地处赤道附近的亚马孙平原终

2、年高温多雨,形成生物多样的热带雨林景观,发育成砖红壤。据此完成下题。2.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环境下发育而成的砖红壤应该具有的特征是(  )A.有机质含量高B.多为黑褐色C.多呈碱性D.土层厚度大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含量低,铁、铝残留在土中,颜色为砖红色,土层深厚,质地黏重,呈酸性至强酸性。答案:D土壤的淋溶作用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物质随下渗水流向下淋洗转移的过程。下表是某土壤剖面的四项营养元素指标。读表,回答3~4题。深度N(mg/kg)P(mg/kg)Na(mg/kg)Mg(mg/kg)0128340

3、30102091265451050842835683.表中淋溶程度最高的元素是(  )A.NB.PC.NaD.Mg4.土壤淋溶作用的增强可能会导致(  )A.地下水位下降B.水土流失加剧C.土壤肥力下降D.盐碱化加剧解析:第3题,由图中各个元素在不同深度的指标变化,N元素、P元素和Mg元素的表层含量比深层大,淋溶程度不太大;Na元素由表层到深层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由表层通过淋溶作用转移到深层的Na元素的程度最高。第4题,在湿润地区的土壤剖面上部,由于长时间水分自地表向下淋溶,使上部土层中的可溶性物质和细微土粒遭到淋洗,并逐渐形成土色

4、变浅、质地变粗、酸度加大、肥力较低的土层。答案:3.C 4.C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5.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6.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解析:第5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

5、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第6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答案:5.C 6.B土壤是一个复杂而多相的物质系统。它由各

6、种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各种不同分解程度的有机残体、腐殖质及生物活体、水分和空气等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7~8题。[注] 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7.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8.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化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D.

7、过度的人类活动解析:第7题,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第8题,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人类活动。答案:7.C 8.D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阿尔梅里亚省位于西班牙南部,面积仅为8774平方千米,山地较多,土质瘠薄。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当地人民在山坡和沿海

8、沙石滩上,将土壤改良成表层沙土、中间层为有机肥、下层系黏土的“三明治”结构,引水灌溉,建设塑料大棚生产蔬菜,成为“欧洲蔬菜之都”。为了提高蔬菜产量,有的温室农业还使用了无土栽培法(即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放在塑料袋内作为植物生长的“土壤”,俗称水栽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