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ID:56874884

大小:66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7-17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土壤的形成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作业16 土壤的形成一、选择题茶树是富锰植物,茶叶中积累了大量的锰,且茶中近30%的锰能通过Mn2+的形态溶入茶水中,因此,饮茶是人体摄取锰的重要来源。读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示意图,回答1~3题。1.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茶叶的锰元素主要来自土壤成分中的(  )A.①    B.②C.③    D.④2.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绝大部分变成了土壤中的(  )A.①B.②C.③D.④3.最适合茶树栽种的土壤是(  )A.黄土B.红壤C.水稻土D.黑土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可形成无机质。读“我国某地土壤腐殖质层级土壤剖面图(局部)”,回答4~5题。

2、4.该地区土壤表层黑色腐殖质层厚度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A.植被稀疏B.气温较高C.降水量大D.地下水丰富5.该图体现的物质循环有(  )-7-①水循环②生物循环③地质循环④大气三圈环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后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成土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7.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A.赤红壤B.砖红壤C.红壤D.黄壤科考队在大兴安岭考察时,发现当地的原始地貌为山前冲

3、积扇前缘,土壤分为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两种。土壤类型主要为淋溶黑钙土。但在背风坡海拔200米处(122°33′47″E,45°45′01″N)发现土壤变为栗钙土,并且该处地层的上部偏红,说明氧化铁(三氧化二铁)在该处富集。据此回答8~9题。8.若土壤温度与铁元素的富集能力成正比,则土壤变为栗钙土的条件应为(  )A.高温多雨B.高温少雨C.低温多雨D.低温少雨9.当地越靠近冲积扇的前缘方向,土层的变化情况为(  )-7-A.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厚B.粗颗粒层变厚,细颗粒层变薄C.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厚D.粗颗粒层变薄,细颗粒层变薄下图为土壤的物质分布图。读图,回答10

4、~11题。10.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  )A.①B.②C.③D.④11.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地形B.人类活动C.气候D.生物12.有关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土壤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B.没有土壤也就没有农业C.无论怎样经营,土壤肥力不会减退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供农业利用的可更新资源13.成土过程开始的标志是(  )A.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成土母质B.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开始着生C.草本、木本植物的着生D.人类活动的参与二、非选择题14.下图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

5、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7-(1)a、b、c三条曲线,________曲线表示蒸发量。(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______(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地带。(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________层、腐殖质层、________层、淀积层和母质层。(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________。(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

6、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5.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________圈,②属于________圈,③属于________圈,④属于________圈,⑤属于________圈。(2)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________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________地区洪涝、风沙等灾害的重要原因。-7-(3)人类

7、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________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课时作业16 土壤的形成1~3.解析:本题组考查土壤的形成。第1题,根据题意“锰元素”为矿物元素,因此来源于矿物质。结合图形各自比例,比重最多为矿物质,故选A。第2题,根据题意“森林中的枯枝落叶”为有机质的来源,结合图形各自比例,比重最小的为有机质,故选B。第3题,根据题意“最适合茶树栽种的土壤”,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