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

ID:52828400

大小:1.86 M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3-18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的形成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一册.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目标设定1.观察、了解土壤的构成及特点。2.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3.理解土壤的功能及常见的养护措施。强基础自主诊断析疑难合作探究提能力通关集训1.土壤概念: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能够生长的疏松层。2.主要作用(1)为植物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件。(2)人类生存的。肥力植物光合作用物质基础二、成土因素(一)成土母质1.来源: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2.作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和性质。(二)气候1.直接影响土壤的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与

2、强度。2.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1)常年温暖湿润的条件下,有机质含量趋于。(2)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保存。风化物物理化学水热性质减少低温有机质活跃生物2.植被的作用(1)绿色植物通过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再归还地表。(2)植被类型能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3)动物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残体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外,还可通过对土体的搅动,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等。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残体的分解、转化以及腐殖质的合成,来促进成土过程。光合作用方向(四)其他因素1.地形(1)在山区,随地势的

3、升高,土壤的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2)与陡峭山坡相比,平坦的地方成土母质易逐渐发育成的土壤。2.时间:反映土壤形成发育的历史过程。3.人类活动(1)积极影响: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2)消极影响:不合理活动可导致土壤。组成成分深厚动态耕作退化母质层明显分异有机质较淡4.森林土壤剖面: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向下突然减少。5.草原土壤剖面: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层,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表层钙积减少[思考]观察土壤剖面时,表土层部分有机质含量越高的部分,其颜色往往有何特征?提示:表土

4、层中有机质含量越高,往往其颜色越深。[练习小测]1.判断正误(1)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都是自然土壤。()(2)黄土高原的典型土壤是黄土。()(3)耕作土壤没有有机层。()(4)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2.连线把下列地区与其典型土壤连接起来。探究 土壤的形成因素当你来南国,到处是赤色大地,与郁郁葱葱植被相映成趣。这是一种在长期高温和旱雨季交替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它的赤铁矿形态氧化铁的含量很高,颜色多为红色,所以称它为红壤。红壤具有粘、酸、瘦的特点,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典型的土壤

5、。[问题探究]问题1红壤具有粘和酸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量大,土壤受雨水冲刷形成粘、酸的特点。问题2红壤地处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植被繁茂,为何还有瘦的特点?提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问题3针对红壤贫瘠的特点,如何改良?提示:用熟石灰——中和酸;施肥料——解决“瘦”;掺沙子——解决“粘”。问题4红壤形成水稻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提示:长期淹水种稻。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分析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

6、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2)成土母质与土壤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3)气候与土壤(4)生物与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图解如下:(5)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6)时间与土壤: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7)人类活动与土壤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

7、突出。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故不同的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东北平原气候冷湿,土壤有机质分解慢,形成肥沃的黑土;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气候湿热,有机质分解快,形成贫瘠的红壤;内陆干旱地区,由于矿物质淋失速度慢,形成钙质土。另外,土壤的干湿状况,通过蒸发对空气湿度、温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也可通过土壤上生

8、长的植物影响气候。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1)~(2)题。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