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doc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doc

ID:48929690

大小:1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doc_第1页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doc_第2页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陈美芳综观小学一年级每课的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朗读达到什么标准都做了如下阐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标准并没有对读得有感情提出任何要求,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只需要让学生读得正确、流利就行了呢?个人认为,孩子们只要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在读的时候就会带有自己的情绪、情感,如果此时教师能抓住这一契机,做有效的引导,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1、示范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就是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教师的范读可以

2、示范句子的停顿,可以示范读的速度、声音大小、高低、轻重等,也就是常说的“抑扬顿挫”。但是,示范法并不是简单的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如果教师不做任何要求,有的孩子就会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过一遍,却没有任何收获。所以,我在范读之前,都会给学生提出以下要求:认真听老师的范读,注意听老师读时的声音、语气、语调、语速,比比看,谁模仿得最像。提出要求后,学生的读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读了,而是多了听的任务,而这个“听”恰恰比“读”更为重要,是读好句子的先决条件。在这样先听后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听的能力会提高,注意力会提升,在模仿的

3、过程中,朗读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所以,只要时间允许,每篇课文我都会带着孩子们读一二遍。2、引读法。这是我自己根据实际的操作给出的一个名称,不知道准确与否。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据教学的需要,可以先读一部分文字,学生接着往下读。由于教师的读打下了一个情感的基础,学生的读就会顺承这个情感,读的速度或快或慢、声音或大或小、语气或轻或重……我记得程华老师在执教《黑眼睛的大红鱼》时,对第3自然段的朗读就做了这样的处理:老师读“它看到了”,学生接读后面的部分,老师读的声音越来越大,学生的声音也跟着越来越大,老师读得越来越激动,学生也读得越来越

4、激动,朗读的效果非常好。3、情境法。顾名思义,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并引领学生走进情境之中,学生就能读得入情入境,声情并茂。我在执教《四季的歌》时,就用幻灯分别播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学生看着这些图片和视频,就仿佛走到了相应地季节之中,读得非常投入。比如,我用幻灯播放了春天里各种花的图片,这些花颜色艳丽,种类繁多,学生在看图片的时候,不时地发出“哇——哇——”的赞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理解了“百花齐放”的意思,读得也绘声绘色。4、体验法。体验法,重在“体验”二字,通过体验文中人物的行为,来体会人物的品格或精神,再用读表现

5、出来。比如,我在执教《梅兰芳学艺》时,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是表现梅兰芳是如何勤学苦练的。重点句子是“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在课堂上,我信手拿起一把尺子,对学生们说:“孩子们,现在你们都是梅兰芳,老师手中的尺子就是鸽子,请你们开始练眼神吧!”说完,我就将尺子随意挥舞,学生们盯着尺子,眼神随尺而动。刚开始,孩子们还面带笑容,觉得挺新奇。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嘟囔:“好累呀!”又过了一段时间,嘟囔声越来越多了,我还是继续挥舞。又过了一会,已经有孩子开始拿手揉眼睛了。

6、这时,我走到一位已经停下的孩子的身边:“梅兰芳呀,你怎么停下了?为了练眼神,你不是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吗?”这个孩子,沉默不语。再看看其他孩子,也都没有说什么。于是,我不失时机地问道:“你们刚才就练了这么几分钟,你们有什么体会?”有的说眼睛很累,有的说头很晕,有的说眼睛很干,有的说很没有意思……我接着问道:“梅兰芳可是常常这样练眼神,早上练、中午练、下午还练,此时你们想对梅兰芳说些什么呢?”孩子纷纷举手回答,无一例外地都说到了梅兰芳很刻苦,要学习他的认真和坚持。接下来,再读“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

7、中游动的鱼儿。”孩子们就读得非常投入,充满了对梅兰芳的敬佩。5、迁移法。即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从课堂迁移到生活,通过生活经历和体验增强读的真实感和趣味性。我在教学《找梦》这课时,就运用了迁移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看课题——“找梦”,写作本诗的作家的初衷应该就是传达一种梦带来的愉悦、美好的感觉,找梦,就是想延续那种愉悦和美好,梦如果不美好,谁还会去找呢?但是我教的孩子思维非常活跃,且所有人都做过恶梦,作家也许不会想到有这么一群孩子,在他的《找梦》中会想到自己做过的恶梦。既然有考虑,就要有准备。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加了这样一个环节

8、——让孩子们讨论做了恶梦的感觉(不讨论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读读第一节,感觉必然不同。实际教学中,我在让学生讨论自己做过的梦的时候,果然有孩子说自己做过的恶梦(当然只是少数几个),于是我从美梦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并有感情地读完第一节后,接着引导:刚才大家在讨论自己做过的梦的时候,老师听到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