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

ID:50648399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3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_第4页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素养训练序列设计年段六年级学校:星港学校教材第11册所属年级六单元第4单元(星港学校)本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抓住文章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同时,揣摩作者的写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意图。对应的课标年段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从整体上把握民间故事的情节模式,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3、在

2、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学情分析文章通俗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学生阅读并无障碍。因此,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体裁,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达,则更能体现文章的教学价值。课题12、姥姥的剪纸教材分析内容简析本文以“剪纸”为情感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怀念之情。文中的插图,富有民族风情,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恰当运用可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语言特色1、本文的语言朴素、自然,人物的语言富有民族气息和乡土韵味。2、

3、寓情于物,文章题目即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叙事和抒情相结合,转化自然。素养培养目标基本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发展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关键词语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2、初步领会作者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借助“剪纸”这一情感纽带表现祖孙之间的深情。教学设计举隅(或教学建议)教学伊始先质疑激趣,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既然写“我”与姥姥之间的深情,为什么以“姥姥的剪纸”为题?然后

4、通过抓住姥姥剪纸的“神”,让学生找出体会姥姥剪纸传神的语句,从中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接着紧扣环节设计问题“姥姥的剪纸为什么那么神呢?”带领学生围绕“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一句进行品味语言,感悟其中蕴涵的道理,引导学生体会到姥姥的高超技艺是付出了努力练成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我”和姥姥之间深厚的情感。出示三幅剪纸图,让学生说说姥姥剪的这三幅图分别有什么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文字,从中体会姥姥对“我”的疼爱。教学自始至终紧扣“剪纸”这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体会作者借平常的事物传递深厚情感

5、写法的妙处。作业设计一、找出文中最能表现奶奶技术高超的句子,把它摘抄下来。二、“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你能写出几个反映“熟能生巧”的俗语或谚语吗?试试看。三、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2、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课题13、牛郎织女教材分析内容简析本文是一篇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产生、发展起来的。穷苦的庄稼人牛郎,通过老牛的指点遇到偷偷下凡游玩的织女并相爱,结合在一起。王母娘娘发现了织女下嫁,强行将织女抓回天庭。牛郎披上老牛的牛皮,带着两个儿

6、女飞上天庭追赶织女。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天河,将牛郎织女分隔,只有每年七月初七两人才能鹊桥相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语言特色1、本文的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2、富有奇幻的神话色彩,饱蘸真挚美好的情感,悬念迭出,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素养培养目标基本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3、把

7、握故事情节,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发展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从整体上把握民间故事的情节模式,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3、在多篇民间故事的阅读中感受民间故事的基本特点。教学设计举隅(或教学建议)1、牛郎织女故事通俗易懂。叶老的原文朴实无华、不饰雕琢,读起来琅琅上口。改编后的课文增加了一些文彩,形容王母娘娘对待牛郎和织女婚姻的态度时,用了“暴跳如雷”;形容

8、牛郎上天追织女心情的时候用了“心急如焚”。按照一般故事的表达特点,开头从“很久很久以前”引出故事的起因,自然段间常用“一天”、“第二天”、“从此”这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