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x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x

ID:50876520

大小:13.3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回乡偶书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回乡偶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首诗是贺知章在久客他乡后回归故里,遇到故乡孩童笑问他“客从何处来”,由此感怀,书写下这首《回乡偶书》学情分析:1.学生能借助拼音学习生字,但对有些字词理解不了。2.学生能正确读出古诗,但对是的节奏韵律还把握不住。3、学生能理解诗歌的意思,但无法体会诗人那种久客他乡,回家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并正确工整书写生字。2.体会诗人久客他乡,年老回到家乡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久客他乡,年老回到家乡却被反主为客的失落、感伤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古诗同学

2、们,彭老师如果来你家家访,你们欢迎吗?(欢迎)那,我到你家去,你是?(主人),我就是你家的?(客人)相机板书“客”。学习并书写“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久客他乡,终于回家的诗人——贺知章。诗人回到家乡,碰到了一些人,想到了一些事,有感而发,随手写下了——(回乡偶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和同桌合作记一记它。2、指名读生字,指名说识记方法。对于孩子较难理解的“鬓”,老师可以让学生跟着举起双手摸长在脸两侧耳朵前面的头发,通过自我体验的方法理解。“衰”,课件出示它的注释:疏落之

3、意头发斑白,毛发稀疏。亦可以出示图片,更加形象理解。3、在学习“何”时,相机进行书写指导。4、让我们回到古诗,请学生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听老师范读,找出差距对比,引出古诗是有节奏,韵律的,只有读出它的节奏韵律,才能读出诗的味道。划分节奏再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同学们已经慢慢的读出诗的韵味了。那你知道为什么贺知章会写下这首诗吗?三、理解诗意,读出诗韵1、课件出示诗歌创作背景,原来诗人已经离开家乡那么久啊!此刻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心情肯定非常——(激动,高兴,兴奋,开心、、、、、、)2、情景模拟,理解诗意。老师化身诗人:是啊,久别回乡,我的心中

4、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我牵着老马走到村口,那棵大柳树还在,只是和我一样已垂垂老矣。此刻,我多想马上回到家,去看看久别的父老乡亲!却在此时,我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娃娃(学生扮演)。你们问我什么了呢?(诗句三四,或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而你们却“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读,读出关键字“改”和“客”四、品读诗句,体会诗情1、板书“改”,这一改,改的是?(我的年纪,我的容貌),而一直未改变的是?(乡音)。理解乡音,相机学习书写“音”。为什么我的乡音未曾改变?因为经常说,为什么会经常说呢?(喜欢,喜爱,热爱

5、)如果学生还说不到,可以用自己喜欢的东西经常挂在嘴边来体会。是啊,诗人是那么的喜爱自己的家乡,现在他终于回来了,可是,家乡的孩子却把他?(当成了客人)2、读三四句突出“客”。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此时贺知章老爷爷的心情。指名说(伤心,难过),从一路上的喜悦到现在的伤心,难过,贺知章心里失落极了,哦,原来我已经那么(老了),原来我离开家乡已经那么(久了),原来,在我家乡儿童的眼里,我已经不是这里的(主人),而是外来的(客人)了啊!3、诗人最后无语回答,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好像成了一个没有了家的人。想到这,他的心中无限感伤。课件流出吟唱曲。师生跟

6、着轻轻吟唱。体会诗人的感情。五、互文印证,延伸感悟在贺知章回乡后,还写了一首《回乡偶书》,我们来读一读。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重点读一读一二句,和本诗互为印证。六、作业背诵古诗给家长听,并和他们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回乡偶书乡音未改反主为客思乡失落感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