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

ID:51522901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2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_第1页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_第2页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_第3页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_第4页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摘耍]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II型呼吸衰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慢阻肺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以及纠正水电之平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18mg+0.9%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2次/d,连续使用4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与治疗前后CT、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明显小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0.05)o结论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II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显著,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关键词]纳洛酮;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63.9;R56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9701(2013)20-0063-02II型呼吸衰竭会导致严重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英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绡、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等症状,严重地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属于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纳洛酮(Naloxone)属于一种特异性阿片类受体拮抗剂,具有较好的拮抗以及逆转0-内啡肽所导致的中枢性呼

3、吸性抑制作用,从而改善了缺氧以及C02潴留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功效[1]。本文主要基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资料源于2007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100例经临床病理学诊断为慢阻肺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慢阻肺临床治疗规范”,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59〜83岁,平均(73.21±11.30)岁;病程为4〜9年,平均(6.62±2・33)年;将本组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两组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具有均

4、衡性。1.2治疗方法[2]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积极的感染控制、持续性低流量吸氧,氧流量为(1~3)L/min,浓度为30%〜40%、解痉平喘以及止咳化痰、维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等,并给予必要的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0.18mg纳洛酮+0.9%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2次/d,连续使用4d。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之后咳喘等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在24h之内转为完全清醒状态;有效:治疗之后咳喘等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且意识状态在24〜48h范围内转为清醒状态;无效:治疗之后咳喘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其至出现恶化等现象[3]。1.4观察指标1.4.1心脏指数(Card

5、iacIndex,CI)的测定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产自于美国PHILIPSCompany,S0N0S-7500型号),对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CO二[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X心率(次/min),由此可以得到:CI=CO/BSA(体表面积)。1.4.2肺动脉压力测定仪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产自于美国PHILIPSCompany,S0N0S-7500型号),利用“三尖瓣返流法”对肺动脉收缩压(PASP)进行估测,PASP=AP(三尖瓣返流的最大压差值)+SRAP(收缩期右房压)[6]。1.4.3血气分析仪器:Roche0MN

6、IC血气分析仪,抽取动脉血测定氧分压(Pa02)、pll及二氧化碳分压(PaC02)0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与治疗前后CI、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1.6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均由SPSS15.0软件加以统计及分析,计量资料用(x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1.1两组治疗疗效对比见表lo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o表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注: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二9.550,**P<0.01)2.2两组治疗前后CI、

7、肺动脉压力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对比见表2o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前后CT、卩ASP、卩&02、卩&C02、Sa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对照组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两组均出现恶心、呕吐,无明显抽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0%,观察组为12.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