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

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

ID:51579117

大小:2.31 M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3-24

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_第1页
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_第2页
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_第3页
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_第4页
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毛细管电色谱的方法原理与应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的 原理及应用CapillaryElectrochromatographyAdvancesandApplicationsCEC基本原理1微型分离技术2micro-HPLC和CE的结合3电渗流(EOF)为流动向的推动力4二维分离机理:液相色谱和电泳之和(分配和电泳淌度)历史回顾和研究现状一、毛细管电色谱发展进程1952年Mould和Synge[2]首次在色谱分析上使用了电渗流,他们在薄层色谱上利用电场分离了胶棉中的多糖化合物。1974年Pretorius[3]才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在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中用电渗流取代泵,并获得了比传统液相色谱高的柱效能,但是由于Pretorius当时

2、所用的柱子管径较大,因此CEC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所以在70年代后期,此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直到1980年Otsuka[4]才又发表了一篇有关CEC的文章。1981年Jorgenson等[5]用CEC分离了两种毛细管区带电泳难以分离的电中性芳香化合物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CEC的文章陆续得到了报道。1987年特别是在Knox[6,7]从理论上阐述了CEC高效性的特点以后,毛细管电色谱才真正的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毛细管电色谱研究进展[2]Mould,D,L,Synge,R.L.M.Analyst.1952,77:963-968[3]Pretorius.V,etal.

3、J.Chromatogr.,1974,99:23-30[4]Otsuka.S,etal.Anal.Biochem.,1980,102:419-422[5]Jorgenson,J,W,etal.J.Chromatogr.,1981,218:209-216[6]Knox.J,H,etal.Chromatographia,1987,24:135-143[7]Knox.J,H.Chromatographia,1988,26:329-337历史回顾和研究现状二、毛细管电色谱基本原理CEC与HPLC原理的比较CEC:是采用具有塞状流型的电渗流推动流动相,其线速度是与柱的直径和填料颗粒大小无关的。因而在毛细

4、管中几乎没有流速梯度,谱带展宽效应很小。HPLC:是采用压力驱动流动相,流速随填料颗粒大小和柱长而变化,流速在管中呈抛物线状轮廓,因而造成谱带展宽和柱效的降低。毛细管电色谱研究进展[8]MomikaM.DittmannGerardP.Rozing.JournalofChromatographyA,744(1996)63-74.历史回顾和研究现状二、毛细管电色谱基本原理CEC的保留机理[8,9]如同HPLC:基于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相互作用的不同。如同CZE:基于溶质电泳淌度的不同。K=K’+k’(μep/μeof)+(μep/μeof)----(1)K—是CEC的容量因子K’—是在CEC中单

5、纯色谱因素引起的容量因子μep-为溶质的电泳淌度μeof-为流动相的电渗淌度讨论:(1)对于中性化合物,μep为零,K’等于K--反应纯粹的色谱过程(2)对于不保留的带电化合物,K’为零--反应纯粹的电泳过程(3)对于有保留的带电化合物,色谱和电泳机理同时起作用,因此CEC既能分离电中性物质,又能分离带电物质。毛细管电色谱研究进展[9]Colon,L,A,GuoY,Fermier,A.AnalChem,1997,69(15):461[10]Rathore,A,S,Horvath,C.JChromatogr,1996,743:231CEC的保留机制:CEC=µHPLC+CE依靠电渗流(EOF)或

6、电渗流结合压力流推动流动相,使中性和带电荷的样品分子根据它们在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吸附、分配平衡常数的不同和电泳速率不同而达到分离分析;CEC的理论塔板数远远高于HPLC;既能分离带电物质,也能分离中性物质;Fig.3.CECcombinesthestrengthsoftwopowerfulanalyticaltechniques——CEandµHPLC历史回顾和研究现状三、毛细管电色谱的操作模式用电渗流驱动的电色谱由于仪器结构简单,应用面比较广。用电渗流和泵双重驱动的电色谱优点:避免在分离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同时可以用泵来控制流速,缩短分离时间。毛细管电色谱研究进展CEC的优势:减小谱带展宽图

7、5.不同分离模式下的谱带展宽图4.电驱动和压力驱动下的流形比较CEC的优势:柱效CEC:104-105plates/mHPLC:103-104plates/m理论塔板数Fig.6.therapidandhigh-efficiencyseparationofPAHswithCEC-LIFCEC的优势:快速Fig.7.ElectrochromatogramshowingtheCECseparatio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