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色谱.ppt

毛细管电色谱.ppt

ID:51579118

大小:721.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3-24

毛细管电色谱.ppt_第1页
毛细管电色谱.ppt_第2页
毛细管电色谱.ppt_第3页
毛细管电色谱.ppt_第4页
毛细管电色谱.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毛细管电色谱.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apillaryElectrochromatography毛细管电色谱 (CEC)CEC发展进程1952年Mould和Synge首次在色谱分析上使用了电渗流,他们在薄层色谱上利用电场分离了胶棉中的多糖化合物。1974年Pretorius才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在填充毛细管液相色谱中用电渗流取代泵,并获得了比传统液相色谱高的柱效能,但是由于Pretorius当时所用的柱子管径较大,因此CEC的优越性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所以在70年代后期,此法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直到1980年Otsuka才又发表了一篇有关CEC的文章。1981年

2、Jorgenson等用CEC分离了两种毛细管区带电泳难以分离的电中性芳香化合物后,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关于CEC的文章陆续得到了报道。1987年特别是在Knox从理论上阐述了CEC高效性的特点以后,毛细管电色谱才真正的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毛细管电色谱(CEC)是在毛细管中填充或在毛细管壁涂布、键合色谱固定相,依靠电渗流(或电渗流与压力流结合)推动流动相,使溶质分子依据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平衡常数不同和电泳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电分离模式.也定义为:一种溶质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的

3、电泳过程。CEC基本原理1、微型分离技术2、micro-HPLC和CE的结合3、电渗流(EOF)为流动向的推动力4、二维分离机理:液相色谱和电泳之和(分配和电泳淌度)CEC与HPLC原理的比较:CEC:是采用具有塞状流型的电渗流推动流动相,其线速度是与柱的直径和填料颗粒大小无关的。因而在毛细管中几乎没有流速梯度,谱带展宽效应很小。HPLC:是采用压力驱动流动相,流速随填料颗粒大小和柱长而变化,流速在管中呈抛物线状轮廓,因而造成谱带展宽和柱效的降低。HPLC和CEC的柱效比较粒径(m)HPLCCEC柱长(cm)塔板数柱

4、长(cm)塔板数55045,0005090,00033050,00050150,0001.51533,00050210,000CEC的操作模式用电渗流驱动的电色谱由于仪器结构简单,应用面比较广。用电渗流和泵双重驱动的电色谱优点:避免在分离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同时可以用泵来控制流速,缩短分离时间。电渗流的特性CEC结合了色谱和电泳的优点:•分离范围广(可分离中性及离子化的化合物);•分辨率高:由于柱内无压降,可以使用小粒度固定相及长柱子;•柱效高;•具有HPLC的多种选择性。CEC的缺点1、在传统的CEC模式中,由于焦耳热

5、效应,常常会遇到气泡和“柱内干涸”等问题;2、气泡的出现会导致基线不稳、重现性不好、电渗流的中断等现象;3、在传统的CEC系统中加入一个u-HPLC泵,依靠电渗流结合压力流的模式来驱动流动相的一种新技术,就是熟悉的加压毛细管电色谱(pressurizedcapillaryelectrochromatography,简称pCEC)pCEC(1)改变泵压可有效地调节样品中各组分的保留,提高分离度;(2)有效地缩短样品的分析时间;(3)减少流动相和毛细管中(4)易于实现梯度洗脱;pCEC研究的热点:CEC理论的研究;仪器联用

6、技术的发展;梯度洗脱技术;毛细管柱的制备(填充柱或整体柱);芯片技术;应用领域拓展(环境分析,食品分析,生化分析等);CEC研究热点和难点热点:电色谱理论的研究和完善柱制备技术的研发填充式、开管式和整体柱式应用领域的拓宽环境领域、医药和生化领域手性拆分难点:柱制备技术焦耳热效应塞子效应气泡问题BasicinstrumentationofCEC仪器主要包括四个模块:流体输送单元(SolventDeliveryModule);微流控制单元(MicroFlowControlModule);高压电源(HighVoltageMo

7、dule);检测器(DetectionModule)和数据采集软件。各部分分别开关、设置工作参数和程序。使用温度10-35℃,相对湿度不大于75%。可以进行毛细管微柱色谱、毛细管电色谱、加压毛细管电色谱、毛细管电泳分析。TriSepTM-2100加压毛细管电色谱仪操作流程准备工作:样品:过滤(0.45或0.22μm滤膜)流动相:过滤(0.45或0.22μm滤膜),脱气,(注意:超声脱气时,水太热了要换)各单元参数设置及操作1.溶剂输送单元1.1参数设置:反复按FUNC/BACK键至显示所要设置的参数,按数字键输入后,E

8、NTER确认;设置下一参数,主要参数设置完成,按CE回到初始画面。常用参数包括流速FLOW(正常流速为0.02-0.05mL/min,如果在这个流速范围内进样量太大,就增加流速;反之就减小流速)、最高、最低限压P.MAX/P.MIN等(最低限压建议设置大于0的数值,否则漏夜、进气保护功能不能发挥作用)1.2.3编辑梯度送液程序: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