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

ID:52064277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_第1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目标1.理解古代哲人的思想。2.顺畅朗读、背诵文育课文。3.积累文言词汇。4.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教学重点1、顺畅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教学难点:严谨的论证一、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2.本文是一篇

2、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背向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二、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要注意正音,读得顺畅)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天时地利不如,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城郭环夫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池兵革委去5.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域以固国威兵革之利之至亲戚畔6.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l—3段)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

3、负中作用大小不同。第一层(1段):总论。摆出观点,提挚全文。第二层(2段):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层(3段):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二部分(4段)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7.提问:“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是什么关系?讨论并归纳:“道”即指仁政。“得道”就是施行仁政。施行仁政则“多助”,“多助”则“天下顺之”,这就是“人和”,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8.提问: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9.提问:文章第3段运用什

4、么句式?有什么效果?讨论并归纳: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极言防御一方地利条件的优越。10.提问:文章第4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讨论并归纳:(l)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地利”不足恃。(2)运用对比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对比,点明文章主旨。11.提问: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讨论并归纳: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

5、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五、检测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回答问题。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l.在上文的横线上填入课文原文。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_____。3.对“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疆域固定震慑B.区域固守威吓C.限制巩固震慑D.限制巩固威逼4.翻译: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5.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

6、处。B.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D.实行正确的战略战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