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ID:52082341

大小:12.1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利用动作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了解并积累“又___又___”形式的词语。3.朗读课文,看懂图意,大概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谜导入: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打一动物:猴子)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2.生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4.指生

2、演一演“掰”的动作。  5.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三、边读课文边看挂图。1、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图一。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出示玉米地图片,积累“又大又多”“又甜又糯”。2、学习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方法同上。3、积累“又__又___”形式的词语。2、出示图片,让生试着用“又__又___”形式的词语说一说。5、请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6、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专一,有始有终,否则就不会有收获。四

3、、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用“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的句式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