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pdf

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pdf

ID:52342734

大小:303.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pdf_第1页
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pdf_第2页
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9期2009No.9Scienceand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9—0372—03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李坤(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3)摘要:依据隐性知识的形成特点,研究了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研究表明企业利用栽体识别原有业务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知识库实现知识挖掘,而有效的激励和/,jr转移是实现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转移的有效途径。在隐性知识转移初期,企业通过有效的激励实现伪隐性知识转移。其效率呈对数增长趋势;当隐性知识转移至一定阶段

2、后,转移方式发生变化,企业则利用人员转移推动真隐性知识转移,其效率呈稳定状态。关键词:业务转型;知识转移;伪隐性知识;真隐性知识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竞争全球化、产业结构变动和技术的不连续性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面临着难以避免的业务转型⋯。在产业演进规律的作用下,大多数的业务转型同时也是企业技术能力再造的过程。而如果考察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在业务转型过程中,企业均或多或少地利用了在原有业务中积累的知识和形成的技术能力,这在产业跨度较小的业务转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Gemba认为,企业在进入下游产业时,原有业务的核心技术有助于企业在新业务中构

3、建核心技术能力旧o;Argote的研究表明,企业的图1知识结构成败取决于它能否从过去经验中学习并据此不断改进和完善¨J。而隐性知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HJ,因此,在研究成果,为研究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提供了理业务转型过程中,为降低技术能力再造的成本和业务转型的论基础和方法指导。但需要指出的是,业务转型是一个充满风险,企业有必要转移积累在原有业务的隐性知识。风险和挑战的过程,客观上要求企业快速完成内部隐性知识转移,以此实现技术能力再造。为此,有必要依据隐性知识1知识分类与知识转移的特征,对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进行深入研在知识分类研究中,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究

4、。在此基础上,确定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这将为在产业的分类方法得到了普遍认同,但这种分类方法没有揭示出隐结构急剧变动的背景下,实施业务转型的企业再造技术能力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边界,因此,有必要对对隐性知识进一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步分类。Platts和Yeung将隐性知识分为可指明的隐性知识和2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真隐性知识,其中可指明的隐性知识是能够识别并可以显性化的知识,而真隐性知识是不能被指明的知识,且知识拥有为充分利用积累在原有业务中的隐性知识,有必要对隐者未能意识到拥有该部分知识pJ。Edwards依据显性化的难性知识进行分类,为此,采用汪应洛对隐性知识的分类,

5、即度,将隐性知识分可以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和不能显性化的隐隐性知识分为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业务转型企业内部性知识∞J。汪应洛和李勖则依据知识转移方式的不同,将隐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包括知识识别、知识挖掘和知识再利用性知识划分为伪隐性知识和真隐性知识,其中,伪隐性知识(如图2所示)。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知识载体识别原有业务是通过语言调制方式实现转移,而真隐性知识则是通过联结中的有用知识,并存储在知识库内,以此实现知识挖掘;在学习方式实现转移¨1。为研究需要,本文采取汪应洛和李勖此基础上,依据隐性知识的形成特点,通过有效的激励,实的知识分类,知识结构如图l所示。现伪隐性显性化,以达到在新进入业务的再

6、利用,而真隐性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双方拥有足够多的共同知识转移则借助于人员转移;此外,业务转型企业内部知识经历、经验、实践活动,是实现知识在双方之间有效转移的转移是一动态的过程,需要知识转移双方建立多重反馈与必要条件哺J。Szulanski等人研究指出,对知识接受方而言,交互。在评价和消化新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源共有相似的经验知2.1通过载体识别原有业务知识识至关重要,缺乏这种知识往往会造成大量有价值的知识丢对业务转型企业而言,原有业务与新进入业务之间知识失一o。对业务转型企业而言,原有业务知识与新进入业务知关联度大,存在大量的共性知识。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企业识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7、,这为实现内部隐性知识转移提供首先应识别所转移的知识,并通过转移渠道告知接受者,而了可行性。接受者则不断鉴别所需知识¨叫;此外,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化、难以规范化和明晰化的知识,主要表现为手艺、个体的收稿Et期:2009-01—16.修回日期:2009—04—30李坤:业务转型企业内部隐性知识转移过程及特征373的时候,人们将更愿意给予对方有用的知识¨”。因此,通过有效的激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