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师复习温习语文安徽考点跟踪突破16.doc

中考名师复习温习语文安徽考点跟踪突破16.doc

ID:52386687

大小:4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中考名师复习温习语文安徽考点跟踪突破16.doc_第1页
中考名师复习温习语文安徽考点跟踪突破16.doc_第2页
中考名师复习温习语文安徽考点跟踪突破16.doc_第3页
中考名师复习温习语文安徽考点跟踪突破16.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考名师复习温习语文安徽考点跟踪突破16.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点突破16.爱莲说(第4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基础梳理1.名句默写(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濯清涟而不妖__。(2)__香远益清__,亭亭净植。(3)予谓菊,__花之隐逸者也__;牡丹,_花之富贵者也_;莲,__花之君子者也__。(4)人们常

2、用周敦颐《爱莲说》里“__(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濯清涟而不妖__”来赞美人们洁身自好,超世脱俗,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5)古往今来,人们多以《爱莲说》中的名句“__出淤泥而不染__”提醒自己洁身自好,以不断提高个人修养。2.重点字词句梳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①之:__助词,的__②蕃:__多__③划分节奏: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①染:__沾染(污秽)__②濯:__洗涤__③妖:__美丽而不端庄__④划分节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予/独

3、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⑤译文:__我唯独喜爱莲出自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__(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①蔓:原意为枝蔓;活用意思为__生枝蔓__。②枝:原意为枝节;活用意思为__长枝节__。③亭亭:__耸立的样子__④植:__立__⑤译文:__(茎)中间贯通而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芬芳远播,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__(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①亵:__亲近而不庄重__②译文:__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__(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译文:__牡丹是花

4、中富贵的(花)。__(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①鲜:__少__②译文:__对于菊花的喜爱(的人),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__(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译文:__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__(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①宜:__应当__②译文:__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__3.文本研读(1)本文写莲,同时还写到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这里运用了衬托手法,用菊花正衬,牡丹反衬,突出了莲的高贵(高洁)品质。(2)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表明了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

5、合污的生活态度。(3)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的什么品质?写出了莲花的高洁傲岸,冰清玉洁。(4)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深化文章主旨。(5)文中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4.中心概括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了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5.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本文借赞美莲花的高洁

6、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2)以宾衬主。文章自始至终以“菊之爱”正衬“莲之爱”,以“牡丹之爱”反衬“莲之爱”。(3)语言精练,骈散相间。6.现实意义文章借“莲”阐述了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强,能不受环境影响,就可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反之,一个人如果自持力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会“近墨者黑”。安徽真题再现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7、,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可爱者甚蕃(通“繁”,多)(2)濯清涟而不妖(洗涤)(3)香远益清(更,更加)(4)亭亭净植(“植”通“直”,立)(5)宜乎众矣(当然)2.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8、3.陶渊明“爱”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