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

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

ID:52525316

大小:676.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4-09

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_第1页
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_第2页
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_第3页
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_第4页
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代儒学PPT1(2份打包)-人民版.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汉代儒学——儒学的漫漫长路之正统地位确立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儒学的前世春秋战国秦汉前221年前206年前140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孔子开创儒家学派,孟子、荀子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①丞相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制曰:“可。”②“始皇三十五年,书生议政有犯禁者四百六十余,皆坑于咸阳。”——《史记·秦始皇本纪》问:材料体现什么事件,“焚书”中焚的是哪些书?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什么?实质是什么?焚书坑儒2、为了维护专制统治,遏制思想文化的泛

2、滥。3、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抑1.背景:(1)直接:儒生批评时政(2)根本: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2.实质:实行思想专制3评价:(1)积极: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2)消极:①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②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由此进入低潮。儒学的前世春秋战国秦汉前221年前206年前140年百家争鸣,儒学兴起焚书坑儒,儒学受抑黄老思想秦朝采用法家思想、以严刑酷法治国,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短期而亡。秦灭汉兴,面对严峻的社会形势,汉初统

3、治者采取了什么指导思想来治国呢?汉武帝即位时面临的社会问题:匈奴寇边,边境难安诸侯坐大,威胁中央土地兼并,豪强势大……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无为”到“有为”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固是无益而有损的。这种政策经文帝一朝的实验,流弊已不可掩。无论如何,在外族窥边,豪强乱法,而国力既充,百废待举的局面之下,“清静无为”的教训自然失却号召力。-吕思勉《中国史纲》儒学的今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生平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著有《春秋繁露》,曾任博士。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罢黜百家,

4、独尊儒术”为武帝所采纳,形成“大一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春秋繁露》——《汉书•董仲舒传》合作探究: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汉武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a、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加

5、强君权的需要中央集权的需要b、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理论上解决了汉武帝国家“大一统”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治.(以思想的大一统巩固政治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加强思想统一思想主张作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董仲舒的新儒学3、对独尊儒术的评价积极方面:儒学地位上升,同时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以及维护统一、巩固统治是有积极意义的。消极方面: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三、太学的出现(1)汉武帝创立太学(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

6、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思考: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反映了统治者对儒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儒学地位不断提升。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学的未来(1)确立: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2)特点:A、以考试成绩为标准选定官员B、考试内容是儒学经典(3)历史影响:A、有益于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B、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C、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D、导致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儒学因此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秦始皇和汉武帝

7、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小组合作探究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不同点原因对儒学态度影响相同点目的实质作用秦刚统一;统治受儒士攻击汉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统治者需要排斥、打击尊崇儒学发展进入低潮确立儒学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儒家思想经历: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后期,蔚然大宗→秦朝时候,遭到打击→西汉初年,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

8、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答案:D学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