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

ID:54141439

大小:9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4-29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_第1页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_第2页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_第3页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_第4页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探究之二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一、从2002年的高考看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分值比重:共有8道题,30分,占总分的20%。Ⅰ卷4×3’,Ⅱ卷4道题,18分。——语料选择:Ⅰ卷社科类(《沙尘暴》),Ⅱ卷文学作品(《话说知音》)。——命题方式:Ⅰ卷为单选,Ⅱ卷为简答和多选。——考点定位:依照《考试说明》的明确要求,没有考死记硬背的知识、概念,而是考阅读的能力。正如命题人的阐述:“先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问题;进一步则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筛选出关键性语言信息;再进一步则是对这些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得出必要的结论”(《高考命题的理论与实践》)。——今

2、年又发旧时花:稳定二、文学作品阅读解题策略第一、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文学作品类阅读有以下特点:1、文体的集中性2、内容的文化性3、表达的技巧性4、主旨的情理性5、命题的稳定性文体的集中性——1998年的现代文阅读《报秋》以其鲜明的特色和良好的导向,受到普遍好评。于是乎,从1998年开始,“山上层层桃李花”。1999——《创造宣言》(演讲稿)2000——《长城》2001——《门》2002——《话说知音》内容的文化性——从选文的内容看,文化韵味越来越浓,而且侧重民族文化,“长城”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守的一面,“知音”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2002年上海卷的三篇阅读材料,似乎都可以看作是文艺随笔,其文化味道更加浓烈:“读书”“成语”“绘画”,后两篇都是中国艺术——汉语、国画。没有一点儿文化底蕴是不容易理解的。这正体现了高考命题“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表达的技巧性——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深邃、语言上含蓄蕴藉,文学味浓,语义结构具有隐喻意味,主旨潜藏文中,比较隐晦曲折,修辞手法的运用很普遍。近几年高考现代文阅读大致考查了如下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衬、对比、反复、排比、象征。掌握常见写作手法和修辞格的表达效果,很重要。主旨的情理性——文学作品大多含蓄隽永,因为它们善于借景抒

4、情,托物言志。所以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长城”不只是一座大高墙,“门”不只是建筑物和车船的出入口。“知音”更不只是长着能听懂音乐的耳朵的人。所选散文往往情理兼容,所以阅读中得悟其理,赏其情。命题的稳定性——三个简答题,一个多选判断题。三个简答题14分,一个多选题4分。提供的文章一般在1200字左右。难度一般在0.9左右,属高难度题,能级上属E级,是考生“研究研究,也不一定能完全解决”的考题。虽说考的是鉴赏评价能力,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因素,但由于高考控制评分误差的需要,很难真正考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自由发挥式的鉴赏评价,因此命题基本上未超出理解

5、分析的范围,定位仍然在一个“懂”字上,考的是带有一点鉴赏味道的理解,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第二、阅读步骤和要求: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A、眼观六路,一丝不苟B、思接千载,触类旁通2、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A、标好自然段B、勾划重点语句C、标出材料和观点。第三、审题方法1、由赋分推测答题点数——公平交易2、由“原句”落实信息区间——顺藤摸瓜3、由它题信息区间推出此题信息区间——由此知彼4、由题干信息确定答题内容——对号入座如2001年的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信息区

6、间,有两个现成的句子:“……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稍加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下句是对上句的解说,其实是一个意思,只能算作一个点,结合划线句子,就应该想到在“玻璃”上做文章,第二个点也就能总结出来了——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19.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万分地兴奋和感激”?(4分)这道题的赋分,提示了答题的点数是二,原句的位置则明确了信息区间。“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

7、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如1998年高考第28题: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一题干的创设情境是“第三自然段中种太阳花的经历”,设问的角度是“这样写的作用”。要想明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首先必须明确“这是什么写法”,而这就是命题意图!本文所赞颂的并非"太阳花",而是"玉簪花",第三段作者写自己种又名"死不了"的太阳花,结果还是死掉了,而玉簪花却"不要人照料,只管

8、自己蓬勃生长",由此可见,作者是用太阳花来反衬玉簪花。强调玉簪花生命力之旺盛,这就是"这种写法的作用"。也就是答案的内容。第四、组织语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