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

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

ID:55032490

大小:2.39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4-26

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_第1页
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_第2页
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_第3页
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_第4页
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四个主题,看Facebook的产品设计师是如何思考(2)  在上一篇(点击查看)当中,JulieZhuo聊到关于“怎样识别问题、定义需求”以及“解决真正重要的问题”。本篇将讨论新表情的诞生历程以及怎样恰当的方式验证产品是否取得成功。    三、Facebook新表情的诞生历程  提要:  JulieZhuo谈用户对于只能点赞(like)所表达的不满,以及她的团队是如何从中提炼需求并最终将Facebook的一键回复机制进行扩展的。用户的本质需求在于表达范围更为广泛的情绪,而操作的难易度又要与点赞保持一致,不能更为复杂。    据我们所了解,Facebook用户

2、所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对于那些不适宜通过点赞来进行反馈的内容,缺乏更多的情绪表达方式。正如前面所说,我们还需要确认这是绝大多数人所面对的、真正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解决的问题。于是我们和很多用户进行了交流。我们观察他们浏览feed的过程,请他们描述出看到每一篇内容时的感受,以及希望进行怎样的反馈,等等,类似这样的心理过程。很多时候,人们会说:“恩,应该有更多方式让我能表达些什么”,“我喜欢点赞按钮,因为它用起来真的很简单;专门去评论的话很麻烦,键盘还会升起来,你需要用两只手打字”、“我喜欢随便翻看feed,见到不错的就点个赞”、“但我只能点赞,如果有类似的方式

3、能表达更多感受就好了”。  我们同样观察了人们是怎样对他们不喜欢的内容进行反馈的,以及他们是怎样使用贴纸和emoji进行评论的,其中哪些表情最火,他们是否时常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心情,等等。此外,我们还专门对超短篇幅的评论进行了研究,譬如有多少评论是由一到两个词组成的,包括“好棒”、“好逊”这些,以及其他有规律性的、可以被归类的实用方式。  最后,我们汇总了所有的数据,识别出了人们最常表达的几种情绪;同时,我们设计出了非常轻量的交互模式,确保你仍然可以在浏览内容的过程中通过单次手势来完成操作,完全不会涉及复杂的多次点击。  就这样,我们从研究与数据当中提炼出了

4、用户身上最具普遍性的行为模式–那些使用量最大、频度最高、最具代表意义的情绪表达方式,然后通过简单的互动模式整合到了新的“Reactions”当中,最终成为大家所看到的那些与“点赞”并列的新符号。  四、怎样验证产品设计是否取得成功  提要:  JulieZhuo谈在项目开始之前将产品成功的目标具象化的重要性。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团队保持聚焦和清醒,避免被虚荣的心态所干扰。需要预先想清楚的是:“将来,我们通过什么来判断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我们的产品将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譬如我们打造了一款产品,或者至少我们已经通过前面所说的方式验证了需求的普遍性与重要性。产

5、品或许还没有上线,或者我们连完整的高保真原型都还没有完成,无论怎样,我们都需要预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通过什么来判断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像是,这个产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不同?这就好像我们按下快进键,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产品问世之后的样子,那么怎样的状况才会令我们开心和兴奋?如果我们觉得情况似乎没有达到预期,那么我们的预期究竟应该是怎样的?我认为这些都是需要预先考虑清楚的重要问题。  通常,我们有了想法,打造了产品,然后发布上线,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和反馈,譬如有多少人下载了你的产品,他们给到了怎样的评价,等等。大量的信息等待着我们进行解读,但要客观判断“

6、产品是否的有效解决了问题”在很多时候并非易事,因为我们会本能的倾向于只接收那些正面信息,并且宁愿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在获取到真实数据之后再对成功目标进行定义,我们便难以避免的将主观倾向性带入其中。而预先对成功标准进行定义则会客观很多,你设定好指标,完成产品,发布上线,获取反馈,然后与先前定义的标准进行对比–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人们的问题,你们是否取得了成功,结果将一目了然。  要确保目标与指标的可度量性,这很关键。所谓“可度量”,未必特指数字形式的数据,标准在于结果清晰可见,并且能对你接下来的行动带来指引。  仍然以Facebook的群组为例。正如在前一

7、个话题当中所说,我们识别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帮助人们更好的发现那些他们或许有兴趣参与进去进行交流互动的群组。我们最终设计了并列的“群组”与“发现”面板。那么对我们而言该方案的成功标准是什么?在发布上线之前,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显然,“成功”意味着更多的用户发现了他们感兴趣的群组,并加入其中。然而加入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如果我们在界面里放一个闪烁的大红按钮来吸引用户,我相信同样会有更多的人来加入群组,但这样的结果无法定义”成功”。  重要的是,人们所加入的是对他们真正有意义的群组。假设按下快进按键,我们来到三个月之后,如果发现人们仍然会在这些群组当中

8、保持着活跃的参与度,也就是时常阅读和分享内容、时常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