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

【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

ID:55202745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5-03

【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_第1页
【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_第2页
【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_第3页
【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_第4页
【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广杰】课堂观察记录表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学科 体育年级 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 投掷垒球观察视角一、教什么观察者:        张广杰 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教学目标明确。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教师讲解清晰,语言干练,示范准确,突出重点。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拓展了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尝试了投掷其他物体。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让学生基本掌握投掷技巧,突破自己,投掷的更远。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教师语言组织很好,详略得当,学生听的清楚记得牢固

2、。6.教学资源:是否合理使用教材和校内外教学资源? 教师运用了挂图进行教学,效果事半功倍。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教师耐心的巡视指导,培养每个学生的投掷技巧。补充视点: 本节课教师的准确讲解和亲身示范,让学生观看挂图,学生牢记了投掷垒球的动作技巧。教学改进建议: 按学生身高多分几组,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加以巩固投掷垒球的动作技巧,使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动作要领。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学科体育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 投掷垒球观察视角二、怎么教观察者:张广杰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先学后教:能否通过预学,暴露学习中的问题? 通过预学,学生暴露出了技术动

3、作的不规范和常见的错误。2.以学定教:能否针对学生的问题有效教学? 教师针对学生投掷垒球时的出手角度和助跑等进行了有效的教学。3.课堂提问:启发式提问的次数,无效提问的次数? 启发式提问进行了多次,学生反应快速,回答问题很积极,课堂气氛和谐快乐。4.示范操作:教师能否示范高水平操作行为? 教师示范动作准确、规范,表述清晰易懂。5.变式训练:能否分层设计变式训练题? 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强弱,分了不同的投掷远度,实行了分层设计和教学。6.当堂检测:能否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回授? 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能基本准确的做出投掷垒球的技术动作。7.平衡教

4、学:能否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 能够将探究式教学与有意义接受式教学相结合。补充视点: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创新,循序渐进的加大练习难度,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投掷垒球的技巧动作。教学改进建议: 在每一次投掷垒球后,要及时的小结,总结出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再次练习,错误动作让大家看到,不再犯同样错误动作。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学科体育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 投掷垒球观察视角三、怎么学观察者:张广杰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指导预习:是否布置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 教师布置了学生预习和思考练习,在检查时会发现极个别同学预习不够充分。2.学

5、思结合:是否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并主动发现、提出问题? 让同学们试着投掷垒球,学生发现了出手角度错误,力量没用好,师生一起纠正错误,学习正确的投掷垒球。3.合作学习:形式、次数,是否有效组织、汇报交流、点拨指导? 合作交流次数有点少,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汇报交流充分,对学生个别指导。4.聆听心声:教师能否细心聆听学生不同意见,然后灵活积极地回应? 教师在课堂上细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并和其他学生一起回答问题,积极地回应。5.情境导入:是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强调了投掷垒球需要注意的安

6、全问题,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活动作业:学生活动、作业时间、内容、效果,活动的交流与指导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投掷垒球练习,进行了比赛,并及时讲解,给予动作指导。7.学法指导:学生用工具、记笔记、抓要领、做小结、做对比等情况 教师通过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并予以示范指导,讲重点,总小结,学生易懂易学。补充视点:可以选出投掷垒球方法正确的同学做老师的小助手,分小组指导其他练习的同学,培养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改进建议: 增设一个和投掷有关联的小游戏,避免枯燥的单一练习。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学科体育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 障碍跑观察视角四

7、、学得如何观察者:    张广杰      观察视点观察记录1.目标达成:通过当堂检测检查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预期教学目标达成,学生基本掌握了快速通过障碍物的技术要领。2.各有所得:全班不同水平的学生是否各有所得? 教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障碍物要求各不相同,学生通过学习、练习都有一定的提高。3.特殊需要:是否能了解、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设置不同障碍,让学生越过适合自己的难度,避免让学生感觉难度很大的障碍物。4.时间空间:是否给学生创设必要的时空、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的时空以及独立思考时间都有体现和实践。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