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读”开始.doc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读”开始.doc

ID:55834147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6-09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读”开始.doc_第1页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读”开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读”开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读”开始平果县第五小学廖金英内容提要:本文简明阐述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多读,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关键词:素养语文教学感悟语感《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从“读”开始。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读”的重要,现在简单作一介绍。一、教方法让学生会读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引导学得不俾善于读,则其历至伟。”叶

2、老的话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1、要把字音读准。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音变的规律,包括轻声、儿化韵、变调、啊变等。2、要把句子的停顿、重读和语调把握好。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中“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句停顿恰当。我还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读“陈述句”语气要平直些,读“感叹句”感情要强烈,读“疑问句”语调要上扬……3、要把握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朗读的基调应该是悲伤、语速应该缓慢,让学生反

3、复朗读体会感情。二、挤时间让学生多读“读”是培养学生记忆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挤出时间让学生多读。1、课前要初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课文是写人的,就要大体上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是记事的,就要知道这件事的大致过程;如果是说明文,就要知道其说明对象,以及从几方面来说明的。2、课堂要精读,并读懂课文。如《穷人》一课,教学时要抓住多读重点词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来体会桑娜没有和丈夫商量就抱孩子回家的紧张而复杂的心情。“嗯,揍我一顿也好!”要读出短而有力

4、,表达出决心已定的心情。“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句要读出坚决果断的语句。通过配乐品读,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渔夫和妻子同样具有帮助别人的高尚的心。3、课后要熟读,并深入理解课文。如《穷人》一课,文中虽然没有一个“穷”字,学生通过多读,却能感悟到穷人那发自内心的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24、多读。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督促下“读”文,早读、课堂上读,在家长的督促下“读”文,课后熟读、课外静读。凡是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应该人人熟读成诵,烂熟于心。三、突现人文性让学生熟读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加以熟读,突现人文性。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

5、资源。如世界上最古老的“赵州桥”,世人惊叹的“万里长城”,充满现代文化色彩的“新型玻璃”等,是我们民族精神之所在,是人类素养的增补剂。家国工程师詹天佑、药物学家李时珍、音乐家贝多芬、革命烈士刘胡兰……教材中的这些人文资源,通过熟读,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良好素材。2、探究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熟读领会文本的人文底蕴。在讲《五彩池》课文时,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陶冶爱美的情趣;在讲《刻舟求剑》课文时,让学生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采取新的方法,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在讲《小珊迪》课文时

6、,培养学生诚实、善良、热爱劳动的美德。四、创设氛围让全体学生参与读在课上,教师让所有学生参于读,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读。1、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如教《桂林山水》一文时,在多媒体上出现桂林山水的画面,一边欣赏一边自由朗读,让学生通过读感悟美。(1)比赛朗读。如在教《难忘的启蒙》时,我让学生跟我比赛,还让学生代我比赛,运用比赛引发学生读书兴趣。(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在朗读的同时,再配上音乐,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课”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3)表演读。如教《会摇尾巴的狼》、《骄傲的

7、孔雀》等情节生动的课文时,让学生用表演的方式朗读,学生兴趣盎然,朗读能力提高较快。(4)自由读。其一,选择读法,练读准备。其二,尽情展示,互相挑战。2、变换形式。教学说明文,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教学散文,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锻炼口才……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经常不断的对全体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文内涵。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