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ID:55853413

大小:4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4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找规律》的教学设计与说明一、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例题及想想做做。二、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着重让学生“找”出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共安排两道例题。教科书第48页的例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及类似现象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根据间隔排列的手帕与夹子、蘑菇与兔子、篱笆与木桩分别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别感受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感知这些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接着让学生思考、归纳、发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一

2、个。例题之后的“试一试”,先让学生操作,通过小棒和圆这两种物体的间隔排列,再现上面获得的规律,使学生对这类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关系的规律的认识得到提升。接着再通过“想一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举例,使学生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清晰。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三、教学重点

3、、难点: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探索过程。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四、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表格、小白兔头饰、蘑菇头饰。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今天小白兔们来到了我们上课现场,我们一起去看看。(播放多媒体动画片并定格课本上的插图)在这画面中藏着一个规律,你们想不想把它找出来?(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童话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的,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3、教师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上画

4、了几组物体?每组有哪两种?小白兔是怎样排队的?在小白兔中间还有什么?你能数一数有几只兔子?几个蓭菇吗?接着再观察另外几组图,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免子8只蘑菇7个夹子10个手帕9块木桩13根篱笆12块大树2棵绳子1根4、认真读一读这些数据,看图想一想每一组的两种物体:免子与蘑菇、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大树和绳子是怎样排列的?它们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5、全班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在每两只兔子之间有一个蘑菇,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在每两个夹子之间有一块手帕,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每两根木桩之间有一块篱

5、笆,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求知过程,有着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了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二)动手操作,进一步感受规律。1、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任意摆几根小棒,排成一排,并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张圆片。小组长将结果填入表格中,再看看小棒的根数和圆片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姓名圆片个数小棒根数圆片与小棒的关系                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长通过

6、投影机投影汇报关于表格合作学习的情况。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沟通与例题中发现的规律的联系。思考:按这样的摆放位置,小棒相当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圆片呢?小棒的位置和圆的位置有什么不同?这两种物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5、想一想:如果摆了12根小棒,应该摆几个圆?如果要摆8个圆,应该摆几根小棒?6、让学生在小组中小结规律并汇报。7、教师总结并展示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如果排成一排,排在两头的那种物体就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1个。(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一间隔地摆小棒和圆片,并联系例题思考小棒和圆片相当于例题中的哪些物体,然后讨论小棒和圆片的排列位

7、置及数量关系,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并总结出规律,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三)在生活中寻找类似规律。1、这种规律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你能找到吗?请大家说一说。2、欣赏一组蕴含这规律的一组照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着这样的规律,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大大调动起来,而且也体验到了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的这一理念。)(四)实践应用。1、生活中这种现象还真不少,现在让我们到马路上看一看。(播放多媒体课件)即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你看到了什么?重点交流:你是怎么想到广告牌的个数比电线杆的根数少1的?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把

8、这根木料锯了3次,能锯成几段?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