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礼..论语中礼的概括.总结.doc

论语中的礼..论语中礼的概括.总结.doc

ID:55902628

大小:16.3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6-13

论语中的礼..论语中礼的概括.总结.doc_第1页
论语中的礼..论语中礼的概括.总结.doc_第2页
论语中的礼..论语中礼的概括.总结.doc_第3页
论语中的礼..论语中礼的概括.总结.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语中的礼..论语中礼的概括.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语中的礼礼学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在当时的鲁国曾以知礼闻名,连执政大臣孟僖子也曾命其二子“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左传·昭公七年》)。孔子自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论语·八佾》)。孔门弟子还记述道:“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述而》)。文指诗书礼乐,行主要是行礼,亦即执礼。所以司马迁概括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史记·孔子世家》)。礼学无疑是孔子毕生从事的主要课题,也是孔门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那么,礼

2、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礼就是传统的社会规范或准则。在当时孔子所宣扬的,主要是西周以来君主等级制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体制。所以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他的学生子贡也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子张》)这种可以传之百世的周礼,经孔子向各方面学来而集中整理,便构成孔子的礼学。它是西周以来传统的君主等级制社会的规范准则,从国家大事、社会活动以至个人日常生活,无不

3、包括在内。因而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的一切言行,无不受到礼的制约,所以说“不学礼,无以立”(《季氏》),如不学习遵照社会的规范准则活动,人们便无法在这个社会立足。《左传·僖公十二年》记:“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这是在聘享中恭谨谦让以礼自持的事例。同书《襄公七年》记:“卫孙文子来聘。……公登亦登。叔孙穆子相,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今吾子不后寡君,寡君未知所过,吾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

4、无悛容。穆叔曰:孙子必亡。”那便是在聘享中骄横失礼而站错了自己应有位置的例子。在当时这被认为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所以孔子一再强调“立于礼”(《泰伯》),“不知礼,无以立也”(《尧曰》)。另一方面,琐细小事如礼帽用什么材料制作,“麻冕,礼也”(《子罕》),坐下取什么姿态,“原壤夷俟”(《宪问》),以及《乡党》篇所记孔子日常衣食起居言行,也都有礼规定着。可见礼确乎包罗万象。孔子重建礼制制度,为的是解救这礼崩乐坏的时代。他以仁为本,以礼为法。仁礼社会就是理想社会。要建立一个仁礼社会,关键在于社会个体的“克己复礼”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克己复礼”的途径。这体现了孔子的政治思想立足于社会个体。社会最小单位是个人,而后是有血亲关系的家庭,再者是国,最后是天下。从个人的“克己复礼”继而成为天下之“克己复礼”,具有很明显的人本思想。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虽然以人民大众为礼教之根本,却以上层君主为服务目的,是保守的政治思想家。同时,孔子希望这个礼不能光停留在这个表面的形式,光表面上人们的语言,人们的眼神,人们的表情,人们的动作来遵循礼,不能光是表面的,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玩儿花架子,不能这样。礼应该真诚

6、地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孔子说过这种话:“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什么意思?就是仁就是仁义道德的仁,人要没有真正仁的情感,没有真正爱人的情感,你搞这些礼仪活动有什么用呢?那么你如果没有这种真正爱人的情感,你即使演奏音乐,演奏音乐也是为了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衬托一种和谐的气氛,你演奏音乐又有什么用呢?你如果没有真正的爱人的情感,你搞礼乐活动有什么用呢?这些表面的礼仪,规章,礼仪规范有什么用呢,这些东西是要表达人的情感,你要不仁,没有爱人之心,你这些礼仪求动没用了,没有生命力了。在人们印象中的孔子是深

7、谙“中庸之道”的,他做事不左不右,不偏不倚,因此有人认为孔子一定是一个很圆滑的老好人,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孔子几乎在用一生的时间在坚定地做着一件事,推行“周礼”,因此人们一提起中国就会想到礼仪之邦,一提起礼,就会想到孔子。孔子一举一动都讲究礼,很注重礼的形式,甚至于坐一张板凳、吃一块肉、挟一筷子菜都要讲究礼,现代人看孔子这样很迂腐。然而孔子又进一步认为礼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还要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