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

ID:56187483

大小:4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8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吨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题吨的认识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在操作、观察、比较、想象、推算、归纳等数学活动中,体验1吨的实际重量,能对物体的质量进行估计,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倾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意识到节约能源和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能够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准备多媒体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2千克重的实心

2、球、5千克1捆的书、10千克1桶的纯净水、20千克1袋的大米、课堂练习纸。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是谁吗?没错,就是大象,想不想知道一头大象有多重?不光我们很好奇,很久以前有一位小朋友他也和我们一样,通过思考,他利用很巧妙地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曹冲称象的故事(播放视频)。曹冲的方法怎么样?曹冲很聪明,在今天的学习当中,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也会向曹冲一样,遇到问题会积极思考,想办法解决。大家准备好上课了吗?那我们开始上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一)情境激趣,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去从电视上

3、看到过海洋馆吗?让我们跟随小博士一起到海洋馆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景画面,小博士出示题目:猜猜它们的体重。一只一岁的小乌龟约重15()一只帝企鹅体重约40()一头海象大约重1000()师:为什么选用克做单位?为什么选用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师小结: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用克作单位。(板书:比较轻克)计量一般物体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板书:一般重千克)【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为“吨”的引出做铺垫。Word文档.(二)产生需求,引入新知。师:一头海象大约重1000千克,可陆地上的大象更重,我们一起读

4、读下面的数据。课件出示:一头大象约重5000千克;兽中之王,一头蓝鲸重约170000千克。[学情预设]:学生读万以上的数会有困难。师:表示这么重的动物,用千克作单位,你觉得怎么样?那么我们想不想用更简便的方法来记录呢?(课件出示:5吨、170吨)你发现什么?师:发现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吨作单位比较简便。(板书:比较重吨)师:生活中,你知道还有那些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吨作单位吗?师小结: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像这样的(课件边展示边说)比较重的或像这样的一堆煤、一堆粮食、一堆盐的大宗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吨作单位。(板书:大宗物品)吨用字母“t”来表示(板书

5、: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板书)师:关于吨,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说)师:一吨有多重,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克、千克有什么关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设计意图】:此问题情境的创设--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引起学生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使学生感受到用“吨”描述比较重或大宗物体比较简便。同时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并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感受体验,建构新知。共同体验,感受1吨的重量。1.师出示1袋10千克的盐,向学生介绍。2.每组发给一袋10千克的盐,让组内同学轮流抱一抱,并说说感受。3.让学

6、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一搬,找两名同学在旁边保护。老师一袋一袋地叠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同学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最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4.想象感受。师:30千克的盐已经很重了,但是这个重量与今天学习的1吨还差的远呢!我们接着往下算,4袋这样的盐重多少千克?10袋呢?20袋?……100袋这样的盐,重多少呢?(课件逐步出示)请你在练习纸上填一填。[学情预设]:1.1000千克。2.1吨。反馈交流。师:这两种写法都对,因为1吨就等于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我们不仅可以正着说1吨=1000千克,还可以反过来说1000千克=1吨,吨

7、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Word文档.师:同学们,一袋盐重10千克,100袋这样的盐堆放在一起,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想象一下,你觉得一吨怎么样?【设计意图】:由全班共同体验和部分学生的示范体验,使学生初步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当老师告诉学生搬动的30千克的物体与1吨的质量还差着远呢,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推算得到1000千克=1吨,揭示了吨与千克的关系。(二)分组体验,强化对1吨的认识。1.材料介绍:第一组:2千克的实心球。第二组:一捆5千克的书。第三组:一桶20千克的纯净水。第四组:25千克的大米第五组:老

8、师的体重是50千克。组内同学轮流抱一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