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

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

ID:56391335

大小:4.01 MB

页数:25页

时间:2020-06-15

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_第1页
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_第2页
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_第3页
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_第4页
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礼乐文明的确立汇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礼乐文明的确立历史的长河绵绵不休,以前我们学过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哪个?国王是谁?什么时间建立?亡国之君是谁?2、夏朝后来被那个王朝取代?国王是谁?亡国之君是哪一个?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夏禹夏桀商朝商汤商纣王3、商朝灭亡之后,下一个朝代是哪一个?谁灭商朝,建立什么朝代?课前一练西周周武王(姬发)你看过《封神榜》吗?它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你还记得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如果你是周王,你会怎样来管辖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周武王角色扮演分封制考古印证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6字,记载周康王改封矢于宜地为宜侯

2、,同时赏赐祭祀用的香酒、代表征伐权力的弓矢及宅邑、土地和奴隶之事,其中奴隶包括商朝七姓遗民和一些耕作奴隶。宜侯簋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又要承担哪些义务?权利:从国王手中获得土地、人口义务:服从国王命令,交纳贡品,守卫疆土,管理地方事务,保卫周王室。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唱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实行分封制度后,全天下的土地和百姓都归周天子管辖。练一练猜猜看周代分封制的基础是什么?宗法制度什么是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利的制度西周的分封是怎样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作用?维护社会秩序西周根据什么进

3、行分封?宗法制周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由宗法制为基础的等级制决定的,由血缘决定。现代社会崇尚民主、平等、公平竞争和个人的奋斗,西周强调等级,重视人的出身。看图思考1.周朝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权力是怎么决定的?2.这与现代社会有什么根本差异?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辩证看问题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和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力,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得到加强。比起夏商时期众邦林立、各地与王都之间关系松散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形成了西周的等级制度。等级的差异如何来体现?礼乐制度学习思考天子用鼎诸侯用鼎士大夫用

4、鼎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两君相见,例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他国使臣则用小雅《鹿鸣》、《四杜》、《皇皇者华》。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材料反映了礼乐制度在什么方面的表现?材料分析结合课本说说,礼乐制度还有哪些方面的表现?身着袍服的铜人 西周西周时臣子身穿袍服,与王候所穿的服饰有很大差别。这些都是周礼所确定的礼制。冕服玉人 西周西周时高级贵族穿礼服,戴上高冠是为冕服。周人的冠多为高冠,比商朝的高,有些高冠竟然比人头高两倍。天子诸侯大夫文士平民崩、驾崩卒薨不禄对死的称呼,不同等级的贵族也不一样智力

5、竞技去世典章制度行为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礼制乐制礼乐制度音乐舞蹈礼乐制度的内容有哪些?讨论读一读课本P71材料↑第2段P72阅读卡“乐文化”1、孔子是怎么看待周代的礼乐制度的?他为什么如此重视这些制度?2、你认为古代的礼乐制度有什么利弊?孔子重视尊卑等级,而礼乐制度恰恰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一方面起到了维护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一方面压抑了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回答问题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还能感受到礼乐制度?“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的精神传统却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二十一世纪,礼仪仍然是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宗法制度分封制度礼乐制度维护秩序、巩固统治礼乐文明的确立课堂小结

6、礼尚往来、礼贤下士、尊老爱幼、这样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不随着朝代的更替而有所变更,殃殃中华之所以被誉为“礼义之邦”,就是因为这些良风美俗使炎黄子孙展现着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风采。所以当今社会要大力发扬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为了维护古代等级制度,体现社会的不平等,当今是民主的社会,所以不能发扬古代的礼乐文明。你认为古代的礼乐文明对现代社会发展有什么利弊?课外拓展课外拓展:辩一辩孔子曾提出“礼乐治国”,联想到今天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战事,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今人反而不如古人文明吗?愿这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与维护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现实行动!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