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doc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doc

ID:57304197

大小:2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8-11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1页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课时1课时课型多媒体讲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2.了解“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中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知道良构问题和非良构问题的概念以及区别。过程方法目标学会根据“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自己设计一个教学设计案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领会“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意义。2.体会“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所占据的地位。教学重点1.“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原则2.“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3.“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学难点“以学为主”教学设计

2、模式的运用教具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2.学生自主练习教学过程第四节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一、复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

3、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研究如何设计教学过程来帮助“学”,即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观,帮助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去进行探究学习。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点: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学习目标分析在

4、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主题包含在学生当前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里,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即可得到达到教学目标的知识点,进而即可确定学习知识主题。2.学习情境创设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强调学习情境的设计,强调为学生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恢复其原来的丰富性、生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的选择和3.学习资源的设计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建构自己的智力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

5、详细信息,并需要学习必要的预备知识;组织形式:学习活动中心、或学习资源中心(关键是良好的目录索引、便捷的检索方法、多种形态的资源共存,非单一的资源中心);主题网站的方式,通过超媒体链接而成的虚拟资源中心(良好的组织结构、便捷的检索功能、开放的资源空间,资源的利用者也是资源的建设者)组合资源形态: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动画丰富的资源集合:尽可能的收集与教学主题相关资源4.提供认知工具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引扩充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与设备;问题/任务表征工具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绩效(performance

6、)支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管理与评价工具5.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学习策略设计指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可以分为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和协作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协作学习策略设计:辩论、竞争、伙伴、设计、问题解决、角色扮演。自主学习策略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模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的作用;常见自主学习策略:反思策略、支架策略、启发式策略、随机进入策略、学徒策略、抛锚策略、

7、自我反馈策略、探索性策略、讨论策略、竞争策略、协同策略、伙伴策略、角色扮演策略、教练策略、建模策略6.管理与帮助设计教师职责: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7.总结与强化练习简明扼要的串讲,将学生知识系统化;检测与练习可巩固所学知识,保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8.教学评价源于建构观的评价并不强调使用行为控制工具,而较多使用自我分析和元认知工具。四、“以学为主”教学设计的实例分析作业设计每人参照“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设计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