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doc

浅议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doc

ID:57852875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1

浅议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doc_第1页
浅议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议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肥东县合肥光彩希望小学杨其军品德和社会课比较系统地直接地向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一个标志。为了使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教学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劳动者素质的要求;适应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真探讨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有其重要的意义。先谈谈本人对品德和社会课教学的认识及今后教学的思考。一、课题体现了教育主旨品德和社会课的课文题目,一般都是字数少、句式短,词语浅显易懂,要求学生懂得一点道德知识或掌握一项能力,它直接反映了课文的

2、主旨。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题,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点,在课堂教学中使主题集中,表达明白,易于理解;使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近,易于接受,可信又可做。因此,教师要围绕课题的观点,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环节并做到学生能信服,易接受,以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二、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品德和社会课最主要的功能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它表现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观念,形成道德观念;同时能运用道德知识进行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与评价,因此,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明理”和“导行”的关卡。所谓明理,就是在教学中要观点正确,说理明白、

3、清楚。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思想活跃,但分析能力有限,很难从现象看到事实的本质。因此,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要运用课文及生活中的有关事例让学生明白理的来龙去脉,清楚知道课文要求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去做。通过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共同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导行,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和巩固学生言行一致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知”是先导,“行”是关键。如对学生进行尊敬国旗的教育,教师应先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社会主义中国的象征,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它来之不易

4、。紧接着向学生提出升国旗时的行为要求,并让学生亲自参加升国旗仪式的行为实践,学生就会有尊敬国旗的意识和行动,就能培养学生对国企出自内心的尊敬之情。导行中树立榜样,有助于激励学生的向上精神。在教材中,有许多可作为学生效法的榜样,这些榜样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教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最能使学生信赖的就是教师,因此教师的言行处处要起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榜样;用班上的优秀生,树立榜样,同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能使学生对近在眼前由衷赞叹,产生向他学习的愿望。树立榜样既要分析榜样的行为表现,又要深刻剖析其思想境界,使学生不仅其行,而且知其心。因此榜样教

5、育是最形象的正面教育。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能最强教学内容的生动和形象性品德和社会课教学切忌空洞说教,要力求采用具体形象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课堂搞得生动活泼,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年龄特点,采用听录音、看图片、放幻灯、唱儿歌、扮演角色、读名言佳句,收集翻阅资料,动手比一比,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有利于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四、做好延伸工作,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上好课固然重要,对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指导实践,形成习惯亦不可忽视。学生学了思品课,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及行为

6、实践。如布置学生看与教材有关的课外书,搞社会调查、家庭访问、召开故事会或相应的主题班会。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把获得的道德认识转化成道德行为,培养良好习惯,可以收到“理”在情中激发的效果。五、品德和社会课应注意多方面结合,形成合力,增强教育一致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培养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综合结果,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品德和社会课与学校班队工作有密切联系,可以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安排班级工作,与品德和社会课结合。(2)品德和社会课要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强化结合意识,注意探索结合途径;改进结合形式和方法。(3)品德和社会课应注意

7、家庭与社会配合,了解学生在家的实践情况在社会上的表现,了解反馈信息,加强教育一致性。总之,品德和社会课的教学应与学校、家庭、社会、学科教学相结合,既可以增强教育合力、捕捉教育时机,避免教育力量分散、重复、排斥,又可以提高思教学的针对性,实践增强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学生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