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

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

ID:58075268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4-23

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_第1页
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_第2页
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_第3页
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_第4页
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析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升高的病例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快、作用短暂的静脉麻醉药,同时因其具有苏醒完全,梦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还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接受机械通气的成年患者的镇静[1]。在少数情况下,持续应用丙泊酚镇静的患者会发生丙泊酚静脉输注综合征(PRIS)等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然而未发生PRIS的患者,临床上也可见患者生化功能改变、组织损伤等不良反应。为此,笔者报道了1例老年女性患者在ICU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后,使用丙泊酚镇静致肌酸激酶(CK)升高的不良反应

2、,并进行了分析。  1病例资料  一般情况患者为女性,75岁,45kg。2014年10月26日因2日内便血数次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治疗。患者1周前行肠镜下息肉摘除术后,维持半流质饮食。10月24日夜间无明显诱因而便血数次,均为鲜血,量400ml左右。便血时及便血后,患者无腹痛腹胀、头晕黑朦、心慌心悸、胸闷。至该院急诊室就诊,血压150~160/80~90mmHg(1mmHg=),心率80~90次/min。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Hb)133g/L,抗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基本正常,大便隐血(+

3、+++),心电图示V1导联R/S1。予以补液、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仍便血数次,均为鲜血,无意识丧失、头晕头痛、心慌心悸等。10月27日上午,入院复查Hb104g/L,继续予以补液、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自10月26日凌晨起至17点21分入院,患者未再解便。10月26日入院后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40~150/80~90mmHg,心率80~100次/min。入院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腔隙性脑梗死。给予止血、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便血症状消失。患者于入院后11月2日出现寒战发热,查上腹

4、部增强CT可见:脂肪肝、胰体低密度灶、双侧肾上腺增粗、左侧可疑结节、中上腹肠系膜密度稍高、附见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多,模糊,白细胞计数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Hb90g/L。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调整为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患者仍发热,体温最高达℃,血氧饱和度(SpO2)90%~94%,并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血小板降低、贫血。于11月9日日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转入诊断:感染性休克、下消化道出血(内镜下结肠息肉摘除术后)、腔隙性脑梗死。  EICU诊治

5、经过患者转入EICU当日继续前期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g/(kgmin),微泵静脉注射维持血压。次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SpO2继续降低。行经口急插管,告病重。告病重第1日,患者呼吸辅助通气,无恶心呕吐,指脉SpO2为95%,发热,体温波动于℃上下,血压107/75mmHg,心率116次/min,查体为贫血貌,其余体格检查正常。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PCT)、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均明显升高,行标本病原菌培养尚未明确,诊断为感染性休克。抗感染用药方案调整为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伏

6、立康唑,同时补充纤维蛋白原+肝素+大剂量维生素C(VitC)+乌司他丁+肠内营养剂。插管机械通气镇静给予丙泊酚(意大利CordenPharma)持续微泵静脉注射,维持泵速mg/(kgh)。于插管第3日出现CK升高,但未超过正常值上限(269U/L);此后,CK持续上升,于插管第6日超过正常范围达1254U/L。当日胸片诊断:双肺渗出、肺水肿不除外、较前片比较无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检查心肌同工酶正常。插管后第3日肌红蛋白开始升高,到第5日升高达峰值ng/ml。排除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后,发现丙泊酚应用的时间与患者

7、CK升高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判断CK异常升高为持续静脉微泵丙泊酚所致,故停用丙泊酚。次日患者病情好转,拔管脱机,复查CK下降至512U/L,继续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相关指标检查结果详见表1。  2讨论  丙泊酚是短效全身静脉麻醉药。通常认为该药通过配体门控通道-氨基丁酸(GABAA)受体作用,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功能,从而发挥麻醉或镇静的作用。持续静脉微泵注射丙泊酚对经口插管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可松弛呼吸道平滑肌,有效缓解人机对抗反应。1990年,第1例静脉输注丙泊酚后引起死亡的病例被报道:某

8、2岁女孩,持续使用丙泊酚165g/(kgmin),4d后发生高血压、肝肿大、多器官衰竭而死亡。1992年ParkeTJ等[7]报道了5例患儿在ICU治疗期间接受丙泊酚镇静后死亡,使丙泊酚的不良反应引起了真正的重视。1998年,BrayRJ[8]定义了与丙泊酚镇静相关的一系列威胁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为PRIS,具体包括: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能进展至心脏停搏的显著心动过缓。同年,第1例青少年PRIS被报道:某17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