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娟的论文.doc

陈金娟的论文.doc

ID:58158509

大小:3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12

陈金娟的论文.doc_第1页
陈金娟的论文.doc_第2页
陈金娟的论文.doc_第3页
陈金娟的论文.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陈金娟的论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我对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几点认识陈金娟内蒙古呼伦贝尔尼尔基第一中学162850【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摘要】新课程倡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机械的教学方式,教学要从以课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课本为辅的角度上来。教学应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从而更健康地成长。【作者简介】陈金娟女,1977年出生,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生物系,2000年8月始在莫旗尼尔基一中任生物教师,中教一级职称,工作积极认真,曾在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一等奖,现是尼一中青年骨干教师 。 新课程倡导

2、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以往机械的教学方式,教学要从以课本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课本为辅的角度上来。教学应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素养,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从而更健康地成长。新课改对师生教与学要求较高,以下是我在新课改实践中的的几点体会:(一)、由“重视结果,轻视过程”转变为“轻视结果,重视过程”的尝试[1]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老师总对能得出正确结果的学生加以表扬,从而给了学生错误的导向。不管是生物实验结论的得出,还是生物难题的解答,都往往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实验和解题过程。第三页所以在新课改教

3、学过程中,应改变以往的观念,在做实验完毕后要求每位学生写出实验操作的过程或者口述实验过程,对于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的学生特别留意,从而且总结出一些常规性的错误。并在解答生物题目过程中,遇到学生问问题,不正面说出答案,而是反方向提问题,你认为哪个结论是正确答案?你的做法是如何的?你知道你为什么做错了?而不是直接把课本的知识点统统罗列出来,然后得出答案。要真正了解学生错误的原因,提醒以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克服犯这样的错误,因而过程很重要。(二)、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尝试[2]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学生

4、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讲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改变,这是非常难以理解的内容,因为课本上的知识是静止的,实际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采用指导学生做染色体模型,剪好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在白板上中间用磁铁,这样可以活动,然后模仿课本中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从而使静止变成动态。(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3]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1、传授方法,让学生

5、“会问、寻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一个明确具体的问题,能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因此教师注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鼓励学生自我提问。一般来说,提出问题之后,学生都有一种急于知道答案的心理。对此,教师要采用“欲擒故纵”的方式,运用点拨的方法,启发学生如何正确分析、如何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例举大量事例:“绿色食品”、“转基因食品”,“天花”第三页病毒重新流行的可能等,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渴望依靠生物学知识来了解这些问题。因此自然会提出一些问题“绿色食品是什么?”“转基因食品是

6、什么?”等,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并补充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所学知识学有所用,培养了学生通过身边的实例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给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

7、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之处,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而挫伤其积极性。(四)、尊重个性,鼓励创新探究教学应分层次、把握度,面向全体学生。在实施探究性学习中,由于班级人数多,不容易管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以及教育背景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水平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