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甾醇综述.pdf

植物甾醇综述.pdf

ID:58324421

大小:148.32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1

植物甾醇综述.pdf_第1页
植物甾醇综述.pdf_第2页
植物甾醇综述.pdf_第3页
植物甾醇综述.pdf_第4页
植物甾醇综述.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甾醇综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副产物综合利用植物甾醇的提取与功能研究进展学生姓名:学号:年级:授课教师:专业:中国·大庆..1植物甾醇的结构、来源与性质甾醇是甾族化合物中的一种,分子的基本骨架(主体甾核称为环戊烷多氢菲核)有三个六元环和一个五元环组成。C-3位上连有一个羟基,C-17位连有由8~10个碳原子构成的侧链,多数甾醇C-5位为双键。由于C-17位上的R不同和C-3位上羟基结合的物质不同,甾醇的种类也不同。[1]常见游离甾醇有胆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菜籽甾醇等结构形式,见图1-1。植物甾醇作为植物细胞的重要组分,在根、茎、叶、果实、中均有存在。已发现甾醇在植物中主要有两

2、种存在形式,即游离甾醇、甾醇酯。植物油脂中以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米糠[2]油等含量最高。植物甾醇与胆固醇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然而人类对于胆固醇的吸[3]收远远多于植物甾醇。甾醇通常为片状或粉末状白色固体,经溶剂结晶处理的甾醇为白色鳞片状或针状晶体,其中在乙醇溶剂中结晶形成针状或菱片状,在二氯乙烷溶剂中形成针刺状或长棱晶。甾醇分子中,碳原子数一般为27至31,分子量约为386至456。甾醇熔点较高,都在100℃以上最高达215℃。甾醇的相对密度略大于水,不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植物甾醇的物理化学性质主要表现为疏水性,但是因为其结构上带有羟基基团,因而又具有

3、亲水性。在同一个物质结构中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意味着该物质具有乳化性。植物甾醇的乳化性可以通过对羟基基团进行化学改性而得到改善。植物甾醇具有两性的特征使得它具[4]有调节和控制反相膜流动性的能力。2植物甾醇的提取从油脂下脚中去除非甾醇类物质提取街醇方法很多,其原理一般基于原料理化性质及生化反应方面差异。如物质在碱存在下可皂化性,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差异;菌醇和其它物质可络合性及其络合物溶解度差异;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亲水性差异;高真空条件下物质蒸气压及分子自由程差异;及物质吸附力差异等。从油脂下脚中提取街醇通常分两步进行,先从原料中提取以幽醇为主的不皂化物(粗甾醇)

4、,然后从不皂化物中精制甾醇。本文中主要介绍两种提取方法,其[5]中溶剂结晶法属实验室制法,干湿皂化法属工业制法。2.1溶剂结晶法该法为现今油脂工程专业教材上所述的提取方法,可用于直接分离,操作较为简单。结晶法所用的主要溶剂有:甲醇、乙醇、异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等。使用单一溶剂,..产品纯度通常不高,需进一步精制,甾醇收率也偏低。其工艺流程如图2-1所示图2-1溶剂结晶法工艺流程图此工艺缺陷在于所用溶剂比较多,回收困难,而且甾醇的收率也不高,工业化生产比较困难。但其处理方法及其中一些工序在探索新工艺时仍值得参考和借鉴,用于实验室做甾醇的定性、定量认识也较为适宜2.2

5、干式皂化法干式皂化法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其工艺流程如图2-2所示:图2-2干式皂化法工艺流程图此工艺用熟石灰或生石灰在60~90℃皂化后直接用机器粉碎膏状物,避免了一些麻烦的干燥操作程序。此外,采用乙醇作为抽提剂进行低温浸出,一方面可以节省大量乙醇,另一方面保证生产工艺安全无毒。改善其工艺条件以提高收率的实验正在进行之中。2.3其它方法举例日本、美国等采用此法工业化生产植物甾醇,我国少量米糠甾醇的工业化生产也采用此法。脱臭馏出物经提取维生素E后,经过转酯化反应,将甾醇酯转化为游离甾醇,再通过氯化钙络[6]合法提取甾醇。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产品甾醇含量可达96%以上

6、,甾醇收率可达75%以上。3、植物甾醇的功能甾醇被誉为“生命的钥匙”,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保持生物内环境稳定,控制糖原..和矿物质的代谢,调解应激反应等。植物菌醇在拮抗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表现出的效果,早在50年前已被人们所认识。饱和日一谷幽醇和p一谷街烷醇阻碍胆固醇的吸收效果[710]与摄入量密切相关。3.1拮抗胆固醇胆固醇是机体内重要的固醇类物质,它既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又可在体内转化形成类固醇激素,并且是合成维生素巧的原料及胆汁酸的前体。胆固醇是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血浆中胆固醇保持适当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但当血胆固醇含量过高时,会在血管壁

7、上沉积,引[1116]起动脉硬化,引发冠心病。3.1.1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肠道吸收的胆固醇既有外源性的也有内源性的,外源性来自摄入的食物,内源性来自机体胆汁分泌。人体试验和动物实验都证实植物甾醇能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抑制肠道这两种来源的胆固醇吸收3.1.2影响胆固醇运输血清胆固醇主要由LDL和HDL来运输,前者承担来自内源性胆固醇的运输,血清水平受植物甾醇【17-20】的影响;后者承担将肝组织外胆固醇重新运回肝脏,血清水平不受植物甾醇的影响3.1.3影响胆固醇合成和分泌胆固醇的合成、分解以及转化代谢主要在肝脏中由众多酶参与完成,植物甾醇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与代谢酶关系密

8、切。胆固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