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跟着唐僧去西游5苏教版.docx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跟着唐僧去西游5苏教版.docx

ID:58498323

大小:68.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0-21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跟着唐僧去西游5苏教版.docx_第1页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跟着唐僧去西游5苏教版.docx_第2页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跟着唐僧去西游5苏教版.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跟着唐僧去西游5苏教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跟着唐僧去西游苏教版《跟着唐僧去西游》是苏教版教材《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第三单元第7课。《品德与社会》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认知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我们首先重新静下心来解读教材。这次解读,让我们读到了这样一幅图:教材中四个板块的教学是有着其内在联系的。正是因为印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不仅造就了印度的美丽,更造就了她的富饶。而这一切都与一条河流有着密切的联系,那就是印度的母亲河——恒

2、河。正是这条恒河孕育了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印度独特的生活习俗,她是印度人心目中神圣的母亲河。对于印度人来说,恒河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一条美丽、富饶、神圣的河流。认识到这一点,真有点拨开云雾见青天——豁然开朗的感觉。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组,重点开展了一个小组探究活动:为什么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为了帮助学生探究、理解,我们上网搜索了很多关于恒河的图片资料,制作了教学视频,准备了学生的学习资料。再次施教时,我们心里都有些担心,甚至可以说是害怕,真怕这次这个德育的点仍然没有找准。大

3、家的表情都有些不苟言笑,负责执教的认真地试教,负责听课的专注地记录观察,没有了言语的交流,更别提我们惯用的眉来眼去了。带着一丝忐忑,试教结束。学生的反应和指导老师的评价,让我们的心落了下来。这一次,地理知识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点终于找着了,这个关键点终于找着了,我们终于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教什么的问题。这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喜悦终于洋溢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脸上。但是,第二个问题——怎样教的问题在这节课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德育的点彰显得还不够;整节课知识味仍很浓,情感味比较淡。有了这层认识,接下来的尝试我

4、们着重从实践层面展开探究。从“知识认知”转换到“心理体验”实践是需要理论支撑的。在一次次尝试的过程中,我们从没有停止过理论的学习,甚至开玩笑地把基本实用的书戏称为“宝典”。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史地知识课的学习只需要停留在认知的层面,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不光要认识到,还要体验到。进入体验,才会有知、有意、有情、有行,才会有价值引导,而不是仅仅占有知识。知识是通过认知来获得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佛教文化舞蹈建筑恒河沐浴奉牛为神态度则需要体验。因而,我们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形成相应的品德

5、,这种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融合,而不是强加于人的,这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体验。要实现有机融合,我们需要的是从“知识认知”转换到“心理体验”。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实现这种转化呢?我们集思广益,精心制作了恒河风光片,从恒河的发源地开始,伴着充满生命活力的恒河水一起流经山脉、高原、平原。洁白神圣的雪山、潺潺流淌的溪流、奔腾激荡的峡谷、宽广美丽的河道、两岸鳞次栉比的房屋、神圣的恒河沐浴,,伴随着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一一呈现,期待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冲击他们的感官,触动他们的心灵。果然,课堂上,恒河两岸的美丽风

6、光、富饶的物产,还有印度人对恒河发自内心的敬仰引起了学生对恒河的好奇,给了学生极大的心灵震撼,使他们由此感受到了恒河的美丽富饶和神秘。学生的心在欣赏、探讨、交流中不断的在撩拨着、触动着、感受着。在好奇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研讨活动,借助相关学习资料,探讨恒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找到感觉了,他们的认知向前推进了,情感、态度更加强烈了,教育也由此产生了。这次尝试终于有了小小的成功。我们终于见到了一丝微弱的黎明前的曙光。从“面对客体”转换到“面对主体”问题同样存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

7、现比较被动,出现了一种可悲的现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又被设计好的教学活动牵着鼻子继续往前走,继续失去主动权。是该进行由“面对客体”向“面对主体”转换的时候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是得到落实,得到保证,他们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就越是理想。为了实现转换,我们重新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课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恒河——印度的母亲河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小组活动,在活动的要求、活动的组织、活动的资料等方面做了精心预设,特别是活动时学生的学习资料,

8、从恒河的简介、泛滥、两岸人口、传说等方面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全景式的恒河,帮助他们较全面的认识恒河。为使活动的指向性更明确,更易操作,我们甚至连活动的问题都反复推敲,由原来的“为什么把恒河称为母亲河”这个比较大的问题,斟酌成“为什么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印度人民聚居在恒河两岸”。有了认识上的转变,教学有了更明显的效果。这次尝试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感受就是最好的品德教育。学生自己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那是学生自己的。是学生自己的,就是真的。要想实现有机融合,需要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