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

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

ID:59018057

大小:3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15

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1页
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2页
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3页
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4页
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代谢第一节蛋白质消化、降解及氮平衡一、蛋白质消化吸收哺乳动物的胃、小肠中含有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羧肽酶、氨肽酶、弹性蛋白酶。经上述酶的作用,蛋白质水解成游离氨基酸,在小肠被吸收。被吸收的氨基酸(与糖、脂一样)一般不能直接排出体外,需经历各种代谢途径。肠粘膜细胞还可吸收二肽或三肽,吸收作用在小肠的近端较强,因此肽的吸收先于游离氨基酸。二、蛋白质的降解人及动物体内蛋白质处于不断降解和合成的动态平衡。成人每天有总体蛋白的1%~2%被降解、更新。不同蛋白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人血浆蛋白质的t1/2约10天,肝脏的t1/2约1~8天,结缔组织蛋白的t1

2、/2约180天,许多关键性的调节酶的t1/2均很短。真核细胞中蛋白质的降解有两条途径:一条是不依赖ATP的途径,在溶酶体中进行,主要降解外源蛋白、膜蛋白及长寿命的细胞内蛋白。另一条是依赖ATP和泛素的途径,在胞质中进行,主要降解异常蛋白和短寿命蛋白,此途径在不含溶酶体的红细胞中尤为重要。泛素是一种8.5KD(76a.a.残基)的小分子蛋白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一级结构高度保守,酵母与人只相差3个a.a残基,它能与被降解的蛋白质共价结合,使后者活化,然后被蛋白酶降解。第二节氨基酸分解代谢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在肝脏中进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一般是先脱去氨基,形成的碳骨架可以被氧化

3、成CO2和H2O,产生ATP,也可以为糖、脂肪酸的合成提供碳架。一、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脏中进行(一)氧化脱氨基第一步,脱氢,生成亚胺。第二步,水解。生成的H2O2有毒,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生成H2O+O2↑,解除对细胞的毒害。(一)非氧化脱氨基作用(大多数在微生物的中进行)①还原脱氨基(严格无氧条件下)②水解脱氨基③脱水脱氨基④脱巯基脱氨基⑤氧化-还原脱氨基两个氨基酸互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有机酸、酮酸、氨。⑥脱酰胺基作用谷胺酰胺酶:谷胺酰胺+H2O→谷氨酸+NH3天冬酰胺酶:天冬酰胺+H2O→天冬氨酸+NH3谷胺酰胺酶、天冬酰胺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二)转氨基作用转

4、氨作用是a.a脱氨的重要方式,除Gly、Lys、Thr、Pro外,a.a都能参与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辅酶是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转氨酶在真核细胞的胞质、线粒体中都存在。转氨基作用:是α-氨基酸和α-酮酸之间氨基转移作用,结果是原来的a.a生成相应的酮酸,而原来的酮酸生成相应的氨基酸。不同的转氨酶催化不同的转氨反应。大多数转氨酶,优先利用α-酮戊二酸作为氨基的受体,生成Glu。如丙氨酸转氨酶,可生成Glu,叫谷丙转氨酶(GPT)。肝细胞受损后,血中此酶含量大增,活性高。肝细胞正常,血中此酶含量很低。动物组织中,Asp转氨酶的活性最大。在大多数细胞中

5、含量高,Asp是合成尿素时氮的供体,通过转氨作用解决氨的去向。(三)联合脱氨基单靠转氨基作用不能最终脱掉氨基,单靠氧化脱氨基作用也不能满足机体脱氨基的需要,因为只有Glu脱氢酶活力最高,其余L-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都低。机体借助联合脱氨基作用可以迅速脱去氨基。1、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氨基酸的α-氨基先转到α-酮戊二酸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Glu,然后在L-Glu脱氨酶催化下,脱氨基生成α-酮戊二酸,并释放出氨。以谷氨酸脱氢酶为中心的联合脱氨基作用1、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联合脱氨基做用结构式:次黄嘌呤核苷一磷酸(IMP)、腺苷酸代琥珀酸、腺苷酸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的

6、联合脱氨基做用骨骼肌、心肌、肝脏、脑都是以嘌呤核苷酸循环的方式为主二、脱羧作用生物体内大部分a.a可进行脱羧作用,生成相应的一级胺。a.a脱羧酶专一性很强,每一种a.a都有一种脱羧酶,辅酶都是磷酸吡哆醛。a.a脱羧反应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有些产物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如脑组织中L-Glu脱羧生成r-氨基丁酸,是重要的神经介质。His脱羧生成组胺(又称组织胺),有降低血压的作用。Tyr脱羧生成酪胺,有升高血压的作用。但大多数胺类对动物有毒,体内有胺氧化酶,能将胺氧化为醛和氨。三、氨的去向氨对生物机体有毒,特别是高等动物的脑对氨极敏感,血中1%的氨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因此,脱

7、去的氨必须排出体外。氨中毒的机理:脑细胞的线粒体可将氨与α-酮戊二酸作用生成Glu,大量消耗α-酮戊二酸,影响TCA,同时大量消耗NADPH,产生肝昏迷。氨的去向:(1)重新利用合成a.a、核酸。(2)贮存Gln,Asn高等植物将氨基氮以Gln,Asn的形式储存在体内。(3)排出体外排氨动物:水生、海洋动物,以氨的形式排出。排尿酸动物:鸟类、爬虫类,以尿酸形式排出。排尿动物:以尿素形式排出。(一)氨的排泄1、直接排氨排氨动物将氨以Gln形式运至排泄部位,经Gln酶分解,直接释放NH3。游离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