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

ID:61478031

大小:48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2-03

上传者:U-5097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_第1页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_第2页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_第3页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_第4页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山东省淄博实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9月福建四地六校高二月考8题)2004年8月,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悲哀的原因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二程和朱熹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           B.此说法有失偏颇和浅薄,没有去辩证的客观评价       C.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没有任何进步之处           D.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程朱理学思想2.(2012年3月江苏高考模拟4题)北魏孝文帝从小就接受汉族文化的教育,不仅“五经之义”能拿过来就讲,史书传记、诸子百家涉猎颇多;对汉族的诗文也很有研究,他最不可能研究过的诗句是①“关关雎雎,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④“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11年1月辽宁丹东四校协作体高三联考6题)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4.下列关于右图绘画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是A.属于风俗画,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B.属于写意画,注重借物抒情和追求神韵意趣C.属于人物画,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D.属于山水画,集中表现北宋东京的山清水秀5.(2012年3月深圳市南山区高三调研23题)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 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A.《日知录》B.《明夷待访录》C.《变法通议》D.《天下郡国利病书》6.(2011年4月盐城市二模2题)下面字体中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电影《墨攻》(如图)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其中违背历史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8.(2011年5月烟台市三模10题)“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这主要表明的是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9.(2012年1月宁德市期末18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图6所示,文句反映的主要内容与文学形式分别是 A.政令诗B.作战词C.纺织诗D.种植词10.(2011年4月南通市调研4题)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11.(2012年3月山东省泰安市一模14题)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城市经济的发展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D.主流思想的演变12.(2012年12月江苏三校期中联考3题)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正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A.活字印刷书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 1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8题)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14.(2012年11月南安一中高二期中考20题)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如果设《诗经》代表1,明清小说代表7,那么5代表的是()A.楚辞B.唐诗C.宋词D.元曲15.(2011年4月河南省统测26题)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的观点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C.“越名教而任自然”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二、非选择题16.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说明山东在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地位。(6分)材料一 登州文会馆是美国传教士狄考文1876年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表3为该校正斋(中学部分)开设的主要课程:表3宗教类中国经学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及其他天道溯源、救世之妙、罗马书等书经、诗经、论语、礼记、孟子、左传、易经等代数备旨、圆锥曲线、测绘学、格物(声、光、电等)、航海法、物理测算、化学、动植物学、微积分学、天文揭要等读作诗文、万国通鉴、二十一史约编、是非学、富国策等材料二 试办山东大学堂章程规定:“以四书、五经为体,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注:艺学指算、绘、矿、医、声、光、化、电)为用。”――安作璋等《齐鲁文化通史》(2)分析材料一、二,指出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的共同之处。(3分)这类新式学校的创办对山东近代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2分)17.(2012年11月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中34题)(26分)中国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材料1 结合所学,简述孔子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成就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材料2熹平(东汉灵帝年号)四年,由蔡邕等以隶书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2)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的作用。(8分)材料3(3)宋代书院是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的地方。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就是当时朱熹讲学的地点。结合材料,说明白鹿洞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4分)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课程、课时如下: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合计课时5451936111120884310180 (4)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教育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分析新式教育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中国古代科技、思想、文化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B      解析:①出自春秋时期的《诗经》②出自战国时期的《离骚》③出自唐朝李白的《静夜诗》,④出自宋朝柳永的《雨霖铃》。唐宋在北魏之后,故不可能研究过。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郑板桥强调在创作之前做到“意在笔先”,有的放矢;在创作过程中将“胸中之竹”通过手中的笔墨.转化为“手中之竹”,说明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4.A      解析:根据清明上河图的画种和内容做出判断即可。5.B      解析:选项反映出《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明夷待访录》是我国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们的作品,前两部作者都是顾炎武,第三部作者是黄宗羲,《变法通议》是梁启超本人的作品。从“亭林亦复推重”反映出顾炎武(人称亭林先生)也非常赞赏这本著作。所以答案是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维新思想家们产生了重大的影响。6.C      解析:中国书法五种主要字体中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是草书、行书、楷书。①属于楷书,③属于行书,④属于草书。②属于小篆,先于隶书,故C正确。7.D      解析:墨家学派是战国时期由小生产者组成的思想流派,是“百家争鸣”的一部分,是士崛起的反映。其时“学在官府”的教育局面已大为改观,因此D说法是不对的。8.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儒家认为研究人类社会应该从人本身着手,而不是从自然科技方面进行。正是因为持此看法与主张,导致了他们反对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在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古代中国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正确选项为D项。9.C      10.C      解析:本题考查士大夫文人画的特点,元明清时期,士大夫文人画盛行,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解题关键要注意材料信息,“南宋遗民郑南”,表明画作的时间是元代。“不使用元代年号”,表达对元朝统治的不满,“不画土”,正是画家失去家国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故此画不是景物写实,意境、情感在画外,从而判断出是文人画,故排除A、B两项;士大夫文人画清新淡雅,追求意蕴神趣,非工笔重彩,故D错。答案选C。从“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可以看出南宋遗民郑所南对蒙古人建立的政权的愿懑。元代文人处境相当卑贱,文人士大夫放弃仕进,疏于人事。在宋代主要作为仕宦文人业余文化生活的文人画,开始更多地转入在野文人手中,成为他们超越苦闷人生重返自然的慈航。画家心中的山水,寄寓了画家远离尘世的理想,融入画家忘情于大自然的自由心境,也渗入了无可奈何的萧条淡泊之趣。而文人画就讲究“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所以答案选C。11.A      解析:经济是基础,决定政治、思想,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12.A      解析:从材料结合所学我们知道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使得印刷效率大为提高。13.D      14.C      15.C      解析:从材料看,阮籍不受礼法的约束。“存天理,灭人欲”限制了人的私欲,可排除。“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是说:天下政治清明,就终身行道;天下统治黑暗,就为道献身。B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与题意无关。“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是说: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D与题意不符。C项体现了自然主义,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6.(1)政治:山东境内的齐国和鲁国是本周暑期的重要封国。经济: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促进了中国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思想:孔子、孟子的儒家思想(墨子的墨家思想、孙膑的军事思想)影响深远。(2共同之处:都有中国经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作用:培养了新式人材,促进了山东近代经济的发展。 17.(1)教育成就:兴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整理和修订六经,以作为教材。(4分)影响: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六经奠定了古代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2分)(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适应了国家统一的形势;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4分)(3)特色:传播理学思想;把做人与做学问统一起来。(4分)(4)变化:西方文化知识占很大的比重(或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一些课程内容倾向于经世致用。(4分)影响:新式教育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开展,促进社会的近代化。(4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