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2).doc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2).doc

ID:61553517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2-27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2).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求平均数教学设计求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提问质疑1、老师拿出10根小棒“老师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根? 2、老师再拿出10根小棒老师分给一人6根,另一人4根,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根?学生讨论得出平均每人分得5根。  质疑:这次平均每人分得5根,与第一次每

2、人分得5根,一样吗?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清楚了。(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一课件)某班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小明15个,小丽11个,小兰12个,小红14个。引导学生答出小明最多,小丽最少。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四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生:小明比小兰多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老师: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汇报讨论结果。进一步明确:“平均每人收集的个数”并不是每个人收集的实际个数,而是在收集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每个人收集

3、相同个数的值。 老师:怎样做才能使四个同学收集的个数同样多? 学生操作;学生拿出小棒,一根小棒代替一个矿泉水瓶,先按每个人收集的个数摆放,在动脑动手操作,使四个人收集的个数相等。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 ①“移多补少”的方法 由学生口述移的过程,课件同步演示。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移? 师:那为什么要把小明的2个移给小丽,小红的一个给小兰呢? 师:是啊,因为小明收集的最多,把多的移出来补给少的,这种方法我们叫“移多补少”(板书) 师:除了移多补少的方法能求出平均数,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14+12+11+

4、15=52   52 ÷4= 13(个) 师:你列算式时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出总共瓶子数52个,有4个人,就平均分成4分,所以是:52÷4=13(个)。 师:说得多好啊。在这道题中13是每个同学实际收集的矿泉瓶数吗?  生:不是。13是四个人收集的平均数。 师:对。平均数13能反映出四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都趋向于13个。 师:13瓶比最少的11多,比最多的15少,是介于最少和最多之间。(三)加深理解,形成方法师:小结:怎样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四)初步应用,内

5、化提高、解答预设,加以区分 “课前老师出的两道分小棒的题,你能说一说前后两个5,意思一样吗?(1)题是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实实在在获得5根小棒,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2)题是把10根小棒分给2名同学,其中一人6根,另一人4根,平均每人分的5根,5是6、4的平均数。  “平均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意义不是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五)联系生活、了解作用学会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数吗?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

6、均成绩、平均速度、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产量等。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数据:(六)练习: 1、 求出7、3、6、4的平均数。 2、只列式不计算。少先队员在儿童节这天做小红旗,平均每人做几面?(1)小华做5面,小红和小强共做8面,小芳做7面。(2)小华做5面,小红和小强各做8面,小芳做7面。3、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装有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的水,求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