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

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

ID:6193116

大小:126.07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1-06

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_第1页
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_第2页
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_第3页
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_第4页
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生共情与网络欺负行为的关系研究毕业论文1前言20世纪九十年代,互联网开始普及,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更加多样和便捷,网络社交生活也开始渐渐走入国人的视线。国外的社交网站(SocialNetworkSite)以Facebook为首,趋于多样化,而国内的qq,人人网,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站或软件呈现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在这样的信息交流和社交生活中,很多传统的社交行为在网络上得到了延续,而由于网络具有现实生活不具有的特性,如匿名性等,使得攻击行为之一的欺负行为也在网络上呈现新面貌。欺负行为衍生出了它的一种隐秘的新形势----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

2、。网络欺负是指一系列通过电子媒介实施的,导致被欺负者身心受到伤害的一种欺负行为,它较之传统的面对面欺负行为更加能够对人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徐珊珊,2013)。这种新的欺负形式以行为隐秘,影响深远为其特点,它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出现。尽管发生的空间不同,但是其欺负行为的实质和导致的消极效果确是不容忽视的。网络欺负问题是欺负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由网络欺负所带来的危害却正在以迅猛的态势蔓延(徐珊珊,2013)。网络欺负因为其后果严重性,已经引起了心理学专家学者的重视。而青少年网络欺负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会影响到该青少年本身,甚至可能影响到家庭,大至整个社会的

3、稳定。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成为网络交流中趋势见长的问题。网络欺负可能导致的消极影响如抑郁,身体伤害甚至是犯罪,自杀等。各个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网络欺负的原因。根据以往研究,共情水平跟攻击水平有一定关系,因此从共情角度研究网络欺负也是目前的一个趋势。国外目前对共情(empathy)与网络欺负(cyberbullying)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充分,但国内尚未对两者进行专门的研究,不同国家网络欺负情形不完全一致,因此国外的研究结论未必适合中国的网络欺负现状。研究希望通过把共情与网络欺负结合起来,研究共情与网络欺负之间的关系。在国外的共情和网络欺负研

4、究基础上,以中国学生为样本,研究中国学生共情水平是否和网络欺负有相关性,同时从共情角度提出防止和干预网络欺负的策略。2文献综述2.1网络欺负2.1.1网络欺负的定义要了解网络欺负,必须先理解什么叫做欺负。网络欺负作为欺负的一种,有着传统欺负的一些特征。Olweus(1996)曾这样来界定欺负行为:当一个学生被其他个体持续地施以负面行为,这个学生就是在受欺负。负面行为是指有意造成或试图造成对他人的不适甚至伤害的行为等。负面行为可以通过身体接触、言语等范式进行,而根据欺负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欺负划分为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Olweus认为欺负行为具有三个典型的特

5、点:它属于故意的伤害行为反复和长期地进行;人际关系之间以力量不对称为特点。英国的Smith和Sharp(1991)等把欺负行为简明地定义为系统的权力虐待。在社会群体中总会通过力量、能力、个性、等级、地位等形式形成权力关系。一种行为是否构成权力虐待要看具体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系统的、重复的和故意的权力虐待就叫欺负。他们提出判断一种行为是否属于欺负行为可由三个标准:1.该行为不是由受害者的挑衅引起的,而该行为却具有挑衅性;2.该行为重复发生。那些偶尔发生的或仅发生一两次的行为不属于欺负;3.对该行为受害者不具备有效的报复手段和条件。传统欺负可以分为直接欺负(d

6、irectbullying)和间接欺负(indirectbullying)。直接欺负可分为身体欺负(physicalbullying)和口头欺负(verbalbullying)。身体欺负指欺负者通过身体接触方式欺负受欺负者,如推搡,踢打等;口头欺负如骂战,使用恶毒语言伤害某人等。间接欺负则包括社会排挤(socialexclusion),散播流言(gossiping)等非直接面对面方式欺负受害者。Smith(2006)认为,网络欺负是“一个人或群体用电子通讯形式,反复多次地对一个难以保卫自己的个体故意实施一种攻击性的行为”。而Christine等人(2008

7、)与Smith对网络欺负的定义差不多,他认为网络欺负是个人或者群体用信息通讯技术去支撑某种意图伤害他人的反复的敌意行为。网络欺负包括运用因特网或其他数字通讯技术发送或传递伤害他人的文本或图片。网络欺负行为的目的是威胁、伤害、羞辱受害者,造成受害者的恐惧和无助”。家庭,街坊和学校被认为是青少年自我发展重要的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传统欺负一般只发生在学校和往返学校的路上,例如操场和公交车站。然而,现代科技使得欺负者的欺负行为延伸,突破了地点的限制,突破了时间的限制,突破了媒介的限制Willard(2005)将网络欺负描述为,通过数字通讯设备发送或张贴伤害性的或让

8、人痛苦的文本或图片。她的研究指出网络欺负主要有7种方式:1)含有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