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ID:6223518

大小:2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_第1页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_第2页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_第3页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提高体育教学高效性  摘要: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理念。那么,这些理念在实际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能否真正落实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呢?本文主要从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教材的使用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教师教学观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及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究。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已经摒弃了传统教法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积极探索新型教法,更好地实践新课程标准。但

2、是,近些年来,冷静观察体育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我们不难发现,在热闹的课改表象下,有一股浊流在滋生、涌动,致使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或流于形式,或走向极端,或名实相悖,并使一些体育教学走向岔道,步入误区。在热闹与作秀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下面我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灵魂4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

3、,为他们提供充满谅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我,给我以积极的反馈。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我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从不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当我站在课堂这个神圣舞台上的时候,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不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提倡:动作做错了的允许重做;做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

4、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同时,我做错了的允许学生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样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才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有力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二、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是根本4教学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智力得到开发,潜能得到挖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无法代劳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向

5、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明确知识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掌握的,学习能力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提高的,学生的主体精神也是在展示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关键我认为当今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改变旧有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因为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最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环境条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练习,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质疑解

6、疑。而不是把学生当做“知识容器”,自己滔滔不绝,盲目地灌输;也不是代替学生进行学习和锻炼。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随时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他们经历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粗略到熟练、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四、有效评价是强大动力4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

7、体主义感等”。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现代课堂更具活力。总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师要踏实地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做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

8、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一定会得到真正发展,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参考文献:[1]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3]王德平.体育新课程设计.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4]体育与健康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