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

ID:76739370

大小:5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4-02-04

上传者:小钢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_第1页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_第2页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_第3页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_第4页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_第5页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_第6页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_第7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资料:肝炎艾滋病m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做的是:(1)珍爱生命,远离毒品。(2)增强抵御不良行为和侵犯的能力,提高生活技能。(3)在与异性交往中,自尊、自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4)学会拒绝的技能,避免婚前性行为。(5)不去无行医执照或无消毒措施的街头诊所、美容所等场所打针、输液、扎耳朵眼、纹身等。(6)不与他人共用牙刷、牙签、剃须刀及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7)需要输血时,避免输入未经检验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HAV、HEV(粪-口传播为主)HBV、HCV、HDV(血液传播为主)尚未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HGV、TTV、SENV等。甲型肝炎HAV:小RNA病毒科肝病毒属;病毒核酸……具有传染性;病毒颗粒……具有抗原性。对紫外线敏感……1:4000甲醛37℃72h灭活;7个基因型……人源HAV株,多为ⅠA和ⅠB型。流行过程:传染源……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型感染者为主、感染的动物(工作密切接触)。甲肝急性期病人:1.急性黄疸型病人:传染性强,潜伏期末到黄疸出现后1~2天,病人粪便中病毒数最多。急性无黄疸型病人:临床病例更多,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传播机会多。重型肝炎病人:病例少,易被早期诊断和早期隔离治疗。传播途径……食物、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见,输血、注射、昆虫机械携带所致传播较少。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婴幼儿期易感性最高;甲肝再次发病极为罕见,但仍有感染其他型肝炎的可能;接种甲肝疫苗是降低人群易感性、提高群体免疫水平的重要措施。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全球性,与社会、经济、卫生因素有关;(时间分布)周期性,我国春季高发,发病逐年下降;(人群分布)低年龄人群(高度流行区)、成人(低度流行区)。乙型肝炎HBV:嗜肝DNA病毒科正肝DNA病毒属。其Dane颗粒含病毒核酸;负链DNA有4个开放读框区(S、C、P、X基因区)。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对低温、干燥、紫外线有耐受性。四个蛋白编码区:表面抗原编码区(s区)-----HBsAg;核心抗原编码区(c区)---HBcAg,、HBeAg;DNA--P编码区(P区)------多聚酶;X区域(X区)-------可能与致癌有关。HBsA阳性:急性乙肝潜伏期或急性期;无症状HBsAg携带者;慢性乙肝;与HBV相关的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抗-HBs阳性:乙肝恢复期;隐性感染后产生免疫力;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主动、被动免疫。HBeAg阳性:HBV复制、具传染性;急性HBV感染时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提示预后不良,易转为慢性。 抗-HBe阳性:大多病毒复制停止;不排除仍有病毒复制,具传染性;始终未查及HBeAg,或因HBV基因变异不分泌HBeAg,病毒仍复制,疾病可加剧;HBeAg曾阳性,则前C基因区突变,不表达HBeAg,成为慢性乙肝。HBcAg阳性:血中无法检测,临床常不检测该指标。抗-HBc阳性:IgM在感染早期出现,提示HBV复制,急性或近期感染,6个月后逐渐消失;IgM持续阳性,病毒复制活跃,慢性活动性肝炎;IgG在IgM下降及消失后出现,可长期存在,提示慢性感染或既往感染。模式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 IgG  IgM1+-+/---     -急性乙肝潜伏期末期2+-+-+     +急性乙肝,病毒长期携带3----+     -HBV感染恢复较长时间,抗-HBs已消失4+--++     +/-  HBeAg阴性慢性乙肝或非活动性携带状态5+-+-+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6-+-++     +/-HBV近期感染,恢复期7-+/---+/-    -HBV既往感染,已恢复8-+---     -乙肝疫苗接种,暴露后感染已恢复(HBV血清学标志的常见模式及意义)大三阳:HBsAgHBcAbHBeAg小三阳:HBsAgHBcAbHBeAb乙肝传染源:急性、慢性乙肝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为主乙肝传播途径: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为常见传播途径乙肝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一般随年龄增大而降低 乙肝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全球性,分高、中、低流行区;我国已降至中度流行,但各地不一时间分布……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人群分布……成人、男性、医务人员、壮族藏族、家庭聚集丙型肝炎HCV:黄病毒科丙型肝炎病毒属;核衣壳成分为丙肝抗原;病毒核心含病毒核酸。丙肝病毒抵抗力较强,耐热,但对化学消毒剂敏感。丙肝流行过程:丙肝传染源:急性、慢性丙肝病人为主;常见潜伏期6~9周丙肝传播途径:血、性接触为主,母婴、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较少。丙肝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常发生HCV与HBV双重感染。丙肝高危人群:多次输血、静脉吸毒、性滥交等。丙肝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全球性,我国中度流行;HCV基因型分布有地理差异,我国主要以1b、2a为主。时间分布:散发,我国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人群分布:青壮年高发。丁型肝炎HDV:沙粒病毒科δ病毒属;为缺陷病毒(须HBV等嗜肝病毒辅助),为单股负链环状RNA。丁肝流行过程:丁肝传染源:急性、慢性丁肝病人(潜伏期3~7周)和HBV/HDV携带者为主。丁肝传播途径:血、血制品传播为主,日常生活接触、性接触。丁肝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多次输血、静脉吸毒、同性恋等人群高危。丁肝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全球性,我国感染率较低。时间分布:近年流行趋势变化;我国一些地区HDV感染率增高。人群分布:不发达地区,如南美北部亚马逊河流域发生过多次暴发流行。戊型肝炎HEV:戊型肝炎病毒科戊型肝炎病毒属,无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不稳定,易降解破坏,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非人灵长类动物。HEV流行过程:戊肝传染源:戊肝患者为主(潜伏期10~60天),动物(可能为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戊肝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饮水污染居多,食物被污染、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戊肝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抗体免疫1~2年。HEV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全球性,我国高发,HEV基因主要分为4型,而我国I、IV基因型为主。时间分布:季节性,雨季、夏季高发。人群分布:青少年、男性多发,孕妇戊肝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经肠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疫情报告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住院或留家隔离,发病日起3周;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45天消毒终末消毒甲肝和戊肝患者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每年一次健康体检,痊愈后半年正常方可恢复工作。2.切断传播途径:健康促进,饮食行业、饮水环境卫生监督,肝炎专科门诊。3.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甲肝疫苗,预防和控制甲肝的有效手段;适龄儿童常规免疫;重组戊肝疫苗III期临床试验。被动免疫——人免疫球蛋白紧急预防。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的预防……1.管理传染源:疫情登记和报告乙肝、丙肝隔离急性患者隔离后观察1个月,接触者医学观察60天消毒终末消毒严格筛检供血员的HBV、HCV感染标志2.切断传播途径:减少输血与血制品的传播;预防其他医源性传播;预防与阻断母婴传播;预防与控制性接触传播及家庭内传播。3.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酵母重组和中国仓鼠卵细胞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计划免疫;被动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紧急预防。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病。病原学:攻击CD4+T淋巴细胞;为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RNA病毒;血清学分型:HIV-1,HIV-2。HIV的抵抗力:不强。对热、光、pH变化、各种消毒剂敏感。加热56℃10分钟灭活;常用消毒剂:70%酒精、2%福尔马林、5%石碳酸、1%来苏儿、1%漂白粉、1%戊二醛、3%双氧水均可使HIV灭活。但紫外线对HIV杀灭作用不强。HIV离开人体数小时即死亡。艾滋病的分期:I期-急性感染期;II期-无症状感染期;III期-艾滋病期。艾滋病危害:影响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贫穷和不平等;危害家庭;偏见和歧视;卫生服务;社会经济和政治。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2009年估计全球尚存活的HIV感染者约3300万(成年人约3080万,其中女性占51.6%,约1590万;15岁以下儿童约250万);新发生的HIV感染者约260万;当年死于AIDS的人数近180万。AIDS在全球各地区的分布不同,变化趋势也各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仍是目前HIV感染最严重的地区。至2009年底,东欧和中亚地区是目前唯一HIV感染率保持增长的地区。国内艾滋病流行概况:第一阶段(1985年—1988年)输入散发期;第二阶段(1989年—1994年)局部流行期;第三阶段(1995年至今)广泛流行期。现阶段我国艾滋病流行呈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进一步减缓;第二,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第三,全国艾滋病总体呈低流行态势,部分地区和高危人群疫情严重;第四,受艾滋病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艾滋病传播途径:异性及同性的性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和血液感染;母婴垂直传播。艾滋病临床表现:(一)急性感染期:53%~93%的HIV感染者在感染后6天~6周会出现急性感染症状。表现类似感冒:发热、全身乏力、头疼、肌肉和关节酸痛、腹泻;躯干出现红色皮疹,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可持续2周左右。此期抗HIV阴性,但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中含病毒,称“窗口期”,一般3~6月。(二)无症状感染期无任何症状,抗HIV阳性。一般8~10年。(三)艾滋病前期或临床早期阶段(1年左右):主要表现:全身淋巴结持续性肿大;伴非特异性表现:不规则发热、乏力、盗汗、体重减轻、长期腹泻、轻度机会感染口腔感染(鹅口疮)、单纯或带状疱疹。(四)艾滋病期或临床晚期: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HIV相关性脑病。艾滋病对多系统影响:1呼吸系统:卡氏肺囊虫肺炎50~60%发生。痰液、支气管冲洗液、肺组织切片查到肺囊虫可确诊。结核病:肺结核发生率77%其他:真菌感染(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菌性肺炎、鸟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肺部肿瘤:卡波济氏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2神经系统:(1)HIV有嗜神经性,除引起免疫缺陷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急性脑膜炎;亚急性脑炎(进行性痴呆的主要原因);HIV空泡性脊髓病;HIV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2)巨细胞病毒脑炎及脊髓炎(3)新型隐球菌感染(4)弓形体脑炎(5)肿瘤:卡波济氏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3消化系统: 1)口腔念珠菌病2)隐孢子虫病:致长期重症腹泻,可危及生命。3)兰氏贾的鞭毛虫病和阿米巴病4)沙门菌肠炎5)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引起溃疡、腹泻);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76~95%);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肝损害)4心血管系统:主要由HIV、巨细胞病毒、链球菌、结核菌、疱疹病毒、等机会性感染和卡波济氏肉瘤引起。其表现:(心脏)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律异常;(血管)血管炎、血管内膜炎.5皮肤粘膜病变:(1)肿瘤型:卡波济氏肉瘤、淋巴瘤、皮肤癌。(2)感染型:传染性软疣、带状疱疹、毛囊炎、霉菌感染等。(3)其他:脂溢性皮炎、银屑病。6泌尿系统疾病:HIV相关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前性、肿瘤7眼部病变: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弓形体性脉络膜视网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症艾滋病诊断:(一)流行病学资料:1.同性恋史2.多个性伴史3.配偶和性伴侣抗-HIV阳性4.与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密切接触史5.输过未经HIV抗体检验的血液6.用过第Ⅷ因子等血制品7.静脉吸毒史8.职业献血史9.HIV阳性母亲所生婴儿。(二)临床表现:1.原因不明的免疫功能低下。2.间歇或持续发热超过1个月。3.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超过1cm)4.持续3~5天的慢性腹泻,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5.突发的咳嗽、气短伴血氧分压下降的肺功能衰竭,要考虑卡氏肺囊虫肺炎。6.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隐球菌脑炎、口腔炎念珠菌感染、进展迅速的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氏肉瘤及淋巴瘤等。7.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体征,出现痴呆等。(三)实验室检查1.抗-HIV:ELISA初筛,免疫印迹法(WB)确证。2.CD4T淋巴细胞<200/mm23.CD4/CD8<1艾滋病预防策略:1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2积极推进法制化管理;3开展AIDS防治健康教育;4开展AIDS监测工作。 艾滋病预防措施:1传染源的控制2控制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4正确处理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四免一关怀”政策:1实施自愿免费、匿名血液检测;2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3对艾滋病患者的孤儿实行免费上学;4为感染HIV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减少母婴传播。红丝带:1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2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渴望;3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