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与静的教学设计

动与静的教学设计

ID:7728381

大小:3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2-23

动与静的教学设计_第1页
动与静的教学设计_第2页
动与静的教学设计_第3页
动与静的教学设计_第4页
动与静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与静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动与静的教学设计《动与静》教学设计设计分析:本课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位置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在这一课中,将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虽然选择的学习内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要求比较高,引导难度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开展,最终影响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教学目标:

2、⒈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⑵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⒊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动与静的教学设计《动与静》教学设计设计分析:本课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位置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在这一课中,将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虽然选择的学习内容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是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要求比较高,

3、引导难度把握不好,就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开展,最终影响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因此,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教学目标:⒈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⑵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⒊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⒋2016全新精品资料

4、-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教时:1节教学准备:小车,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动与静》在上新课以前,首先要弄清楚,我们习惯上是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的?我会利用小车来模拟这两种状态,请分析一下,对你们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教师演示:第一次让小车行驶一段距离,第二次让小车不动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

5、则就是静止◆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模拟,帮助学生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明确一般我们是如何解释运动与静止的二、新授:⒈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约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在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师:现在我要求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

6、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归纳: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设计意图:通过叙述生活中的一个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相对运动”的问题⒉运用多媒体演示公园中孩子“荡秋千”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10★精品文档★的片段问: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些

7、物体做参照物?分别和这些参照物比较,秋千上的男孩的运动情况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各小组同学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质疑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呢?让学生交流得出: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会不一样◆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行探究一个具体的例子,分析出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是很重要的⒊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科学用语,讨论课本插图中,不同情景下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用媒体展示一段动画(潘冬子站在竹排上向下游运动,配上相应的歌词“小

8、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