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

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

ID:806235

大小:595.01 KB

页数:135页

时间:2017-09-05

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_第1页
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_第2页
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_第3页
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_第4页
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最新人教版(新审定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精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7(新审定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第1课时1课题:认识米第2课时4课题:认识线段第3课时6课题:确定长度单位第4课时8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0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第1课时10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第2课时13课题:进加位第3课时15课题:练习二第4课时17课题:不退位减第1课时19课题:退位减第2课时20课题:练习三第3课时23课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第4课时25课题:练习四第5课时27课题:连加、连减第1课时29课题:加减混合第2课时32课题:练习五第3

2、课时34课题:解决问题第4课时36课题:练习六第5课时39课题: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40课题:练习七第2课时42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44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44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47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49课题:用三角尺拼角第4课时52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54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54课题:练习九(1)第2课时57课题:练习九(2)第3课时59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61课题:练习十第2课时63课题:2、3、4的乘法口诀第3课时65课题:练习十一第4课时68课题:乘加乘减第5课时70课题:6的乘法口诀第6课时72课题:练习十三第7课时

3、74课题:解决问题第8课时76课题:练习十四第9课时78课题: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80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82课题:观察物体第1课时82课题:观察立体图形第2课时84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86课题:练习十七第2课时89课题:8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91课题:练习十八第2课时93课题: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第3课时95课题:9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98课题:练习二十第2课时101课题:解决问题第3课时103课题:整理和复习第1课时106课题:量一量,比一比第1课时108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10课题:认识几时几分第1课时110课题:时间推算第2课时114课题:练习二十三第3课时116第八单元

4、数学广角——搭配(一)118课题:简单的排列第1课时118课题:简单的组合第2课时121课题: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第1课时123课题:表内乘法第2课时125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第3课时128课题:观察物体认识时间第4课时130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题: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推理、交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

5、米)。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有的学生说比老师高,有的说比老师矮。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学生思考)“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2.教学例1(掌握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教师多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代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6、一拃、一步、一庹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10拃。生2:10拃半。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8拃。我们量的都是这张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第133页共135页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

7、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整体感知,认识厘米)。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学生可能回答:还有数字。师: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