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ID:9148026

大小:47.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4-19

上传者:U-991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1页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2页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3页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4页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中历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高中是学生增强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渗透乡土资源、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创新型人才。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灵魂的重要表现,它直接体现着个体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中历史作为学生学习中的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是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且高屮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使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人文素养一、何谓“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即人文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属于精祌文明范畴,一般来讲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掌握语言、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美术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程度,进一步指依靠这些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判断与思考。作为个人、社会的内在表现,人文素养是衡量一个社会形态的发展水平和潜力的最为重要的砝码。 二、高中学生培养人文素养至关重要(一)金钱至上理念的泛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金钱作为衡量个人物质生活的重要杠杆,越发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致使大家逐渐形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而往往忽视了精神世界地充实,如有些人为了追求更丰裕的生活,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甚至法治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人文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从小重视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历史新课标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屮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宄历史问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正好符合课标的这种理念,适应新时期新课改的要求。(三)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我国旧时期遵从应试教育体制,课堂教育采取“填鸭式”教学,学校、社会和家庭追求升学率、优秀率和及格率。在应试教育的大转盘上,我们习惯性的运转,久而久之,教育的内涵逐渐丧失、育人的内涵不断退化,以致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遭到压制和摧残。(四)高中生人文素养的缺失高屮生正处于青少年发展阶段,其生理、心理都尚未成熟。特别是九 零后的高中生,他们主张个性张扬、标新立异、自私自利。因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缺乏对国家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不够,爱国心、责任心、使命感淡化;对他人的价值、尊严认识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道德修养有待增强。有些学生甚至不懂做人的基木原则,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心灵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经不起挫折与批评,如2013年9月15日,临川二屮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教育,用水果刀将老师杀死后潜逃。这说明高中生低下的人文素养必定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所以,加强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课堂不可回避的重要任务。(五)历史学的特殊优势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它在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屮历史贯通古今、涉及屮外,宽广的领域、厚重的人文内容奠定了历史学科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独特优势;客观真实的事实、生动的德育素材增强了历史课堂在人文素养教育中的说服力、感染力。特别足新课改后新编的历史教材,不再只关注王朝更替和政治制度,而新增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这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供了前提条件。三、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教学模式,着力加强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家杨叔子说:“没有现代科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但是如果没有精神,没有好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就跨。”当代国家的竞争,不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还有精祌、文化等综合国力的竞争。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代高中生,需要增强爱国情感,养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高中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应该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依据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影片《南京!南京!》,让学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知道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民和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明进行的杀戮,30万人被杀害,还有大量的中国妇女惨遭蹂躏。随后,展示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强占屮国?鱼岛等相关图片和资料,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指出H本近年来歪曲事实、否认战争罪行,引起亚洲人民的愤怒和抗议。让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作为当代的高巾生,我们如何看待这段惨痛的历史?如何处理今后屮日两国的关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识记日本侵华的史实,而且能够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形成理性的爱国主义,增强了关注祖国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忧患意识,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改变教学方式,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独裁、专断施教,学生被动受教;而在新课改的历史教学中,主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白主意识、创新精神、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现在的历史课堂一改往常沉 闷、呆板的气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历史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史料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自主学习式教学等。对于合作探 宄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为设疑收集史料甄别、选择史料整理分析史料一一运用史料一一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孤立不证的精神。以人教版必修三中学习与探究的《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为例,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科举制度是利还是弊?它在现今中国还存在怎样的影响?”;然后,组织学生收集各朝代有关科举制的史料;接着,让学生依据教师给出的问题,筛选符合的史料;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析整理史料,按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两方面分类;最后,让学生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陈述并在课后写一篇小论文。此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求真求实、探索创新的科学意识,利于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三)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古代的科举制至今口的高考制度,其评价体系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观念陈旧、方式单一,朿缚了学生情感的抒发,阻碍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当代教育观强调,每个学生个体总是带着各自特冇的经验、知识、视角,期望走进课堂,走出教室,他们对于课程理念或同件史实的理解和领会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多维度评价。在评价内容上,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和意义赋予。在评价方式上,一改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采取口头的、书的、操作的、体验的评价方式相互补充,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历史课堂。以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课《屮国的古代艺术》为例,组织学生临摹柳公权书《玄秘塔碑》的部分内容,或是制作有关中国艺术的小抄报,也可以举办古代诗歌比赛、民间舞比赛和当地戏曲的比赛等作为学生考核的一部分。在评价标准上,更应该强调过程化和非标准化,重视学生个体知识的 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独特理解。近年来,颇具个性化和发展特征的档案袋评价方式正被円益地推广。(四)渗透乡土资源,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怀加里宁说“家乡是看得见的袓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爱国并不是空泛的口号,爱国要先爱家,只有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才能热爱它建设它。学校在充分利用校?壤?史教学资源的同时,校外资源尤其是学生身边的乡土资源也是教师必须积极发展的。这些资源包括:家谱、不同时期的照片、本乡本土的遗址、遗迹和历史人物等,它们与教科书所反映的“大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资源服务于了历史教学活动,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行基于经验的历史建构,而且能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和理解历史的素材,增强其历史意识。记得三月下旬,我们去桂林十三屮听课,老师正好讲到《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授课教师就很好的结合了桂林的乡土历史。教师在讲完赵州桥的结构和优势时,立即给出利用此原理在桂林修建的一座桥,这就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认识身边的历史,使学生更便于记忆与理解。此外,老师还展示了桂林其他桥梁,随后乂展示了世界上著名的桥梁。这位教师巧妙的在历史课堂中渗透乡土资源,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爱乡情怀。同时,让学生把眼光从中国扩展到世界,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史观,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五)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高中历史教师的德育教育,进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我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师德是善良和公正。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作 为教育者、引导者,往往还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善良的印象,那么即使知识渊博j换横溢,也很难真正臝得学生的喜爱和信赖。公正也是必须的,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教学生活和学习屮,应该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没有偏私。有些老师,对于成绩好的学生非常宠爱,而对于成绩差的学生,都习惯实行边缘化。当然,要让教师做到绝对的公平,难免有些强人所难,教师最主要的还是尽量做到公平,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便于自己的成长。参考文献:[1]尹继彩,杨光分.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分析.文理导航.[2]李创科.对初巾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探宄.教学研宄.2013.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