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

ID:9465432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1

上传者:U-991
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_第1页
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_第2页
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_第3页
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生态文明背景下永州美丽乡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中国是农业大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基础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美丽乡村建设也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建设美丽乡村,承载着广大农民的新期待,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坚实的载体。  一、美丽乡村厚德载物,是人生存发展的摇篮,须努力发展和壮大生态产业  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彩篇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实践,也是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农村的生动铨释。[1]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会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时任书记的浙江省委就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要求用5年时间,对全省1万个村庄进行全面整治,建设好100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2]  2013年10月,习近平同志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2003年以来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  湖南永州市委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4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丽乡村的发展理念,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注入恒久的动力,推动永州生态农业和绿色工业的发展。一是在绿字上做文章,发展规模农业。永州粮食、柑橘、蔬菜等在全省均占一定的位置,柑橘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三、产量居全省第五,蔬菜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粮食播种面积、产量进入全省四甲。还盛产香柚、香芋、香菇、红瓜子、红衣葱、道州灰鹅、江华苦茶、蓝山黑湖酒、永州薄荷、双牌竹根鼠、东安花猪、湘南黄牛、零陵麻鸭等农副土特产品,风格各异,弛名中外;二是在土字上费心思,发展特色养殖。养殖以土为主,杜绝激素养猪、化肥养鱼等现象,形成以富家桥、朝阳、石山脚、黄田铺、珠山等乡镇为主的生猪、水产养殖带;三是在大字上下功夫,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熙可罐头天龙米业银光粮油福田茶业等一批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四是在休闲上寻出路,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永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古迹众多,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众多。从江永谢沐河畔的千年古村上甘棠,到新田大观岭下的龙家大院;从零陵贤水河畔的周家大院,到祁阳象牙山下的李家大院。据统计,永州有古村落31个,古民居26栋,在我国古村落古民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二、美丽乡村由生态文明塑形,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须饱含现代的文化气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趋势。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我们的祖先历来讲究天人合一,注重生态平衡,并逐步演变为生态文明这一人类新的文明形态。新中国成立后,生态文明观首先见诸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了一些生态文明理念的新提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等。这些关于生态和环境问题的一些新提法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党已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部署,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深刻表明生态文明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体现了五新,即在总体布局中有新定位、在自然观上有新理念、在战略目标上有新部署、在历史责任上有新使命、在具体方法上有新举措。同时,提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确立了四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图。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环境代价。正像恩格斯指出的,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为,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因此,当前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理念,重新为乡村塑性,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并贯穿于乡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山青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为乡村社会现代化提供自然和人文载体。  同时,还应为乡村注入现代文化元素,注重用现代文化来提升乡村品质,特别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近年来,永州市不断打造舜文化、孝文化、儒文化和瑶文化品牌;大力推进一县一品工程,创建一大批书画镇村、书香镇村、产业镇村等文化特色村镇;进一步建设好红色教育基地等提升永州城市品位。不但要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要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三、美丽乡村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须净化我们的环境和心灵  在我们的理想中,美丽乡村,应该天人合一,美奂美轮。但是,目前举目四望,雾霾天气、饮水安全、土壤重金属污染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我国的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笔者下乡进村调研,总会被一个刺眼的反差触动:一方面,乡亲生活水平提高了,农家别墅越建越多越建越靓;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生活环境却变差了,房前屋后垃圾乱丢,池塘水沟污水横流,田间地头农药滥用。这些现象,都背离美丽乡村的内涵,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自然和人文要求背道而驰。建设美丽乡村,为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注入了新的动力。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依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和谐共处、互惠共存,才能推动建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美丽乡村。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兄弟。美丽乡村,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因此,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  2008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并设立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通过实行以奖促治政策,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财政部、环保部于2010 年启动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8个省区列入第一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一大批美丽乡村,2014年在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大寨村第九届村长论坛,隆重公布了中国十大名村。这些乡村不仅清洁了污染,美化了家园、水源和田园,更重要的是荡涤了农民落后的环保和生态意识,提高了农民的文明意识和文化素养,是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人文工程。因此,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尤其要趁势而上,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态意识,努力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要选派到农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当作生态建设的生力军,充实和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素质,强化农村干部的生态意识和绿色GDP意识。各级政府率先做出榜样,切实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作为首要标志纳入干部的实际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贯穿于实践行动中,以期真正达到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加强改革创新,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发展生态经济,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保留生态空间,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