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ID:9572114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浅谈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逐渐开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严密谨慎的思维能力,分类讨论、数学归纳法等常见的解题思想开始在各个数学内容中有所呈现.而数学语言则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用数学术语、数学符号、图形、图像等传达思想,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要让学生不仅仅学会数学,更要会说出数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对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要相互交流、探究式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

2、学习的主人.从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初中生由于年纪尚小,数学语言的表达往往有不准确、不够完整、不够简洁等特点,再加上升重点高中的压力让教师无暇顾及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多的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我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对提高初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要让学生开口说数学  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不愿表达、不敢表达,对于这些学生来讲,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自然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初中数学毕竟不像历史课那样充满故事性,也不像体育课一样自由活泼,大多的知识相对枯燥而抽象,立足于这一实际

3、,我们怎么做才能激发学生开口说数学的欲望呢?  1.做好示范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在绝大部分学生心目中应该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很多学生对那些在讲台上游刃有余、普通话标准利索、讲课语调抑扬顿挫且充满幽默的数学老师充满了崇拜,在心里或多或少有着如果我能像老师那样轻松解题、快速找到答案该多好的想法.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学生产生想说的冲动.  2.适当引入一些小游戏  初中生正在青春期,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我们不能强制性地扼杀,应该适当加以疏导.比如,我在讲解因式分解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自由组合分为几

4、个小组,然后以必答、抢答的方式比赛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这样充分利用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不仅能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强化了训练,还能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最后,我们让学生评选几个因式分解的高手,让这些人来讲台上交流是如何做到比别人快、比别人好的,这既是数学学习经验的交流,也是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法.  3.多加以表扬和激励  初中生心理不成熟,较为脆弱,应该多以表扬和激励为主,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随意指责和批评.初中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数学语言需要他们开口表达自己,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出差错,有些错误可能

5、很低级,有的错误我们重申好几次,而仍有学生多次犯.我认为,只要学生敢于开口表达自己,这就是一种进步,我们要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评价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只要是有亮点,有可取之处,我们要不吝惜自己的表扬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同时也要注意引发其他人的思考.比如,我通常会在学生说完之后,用赞许的目光直视学生,肯定地说道:某某同学说的就是我心中想的,非常不错.还有哪名同学想补充的?通过这种诱发式的提问,不仅回答问题的学生获得了动力,其他的学生也一定产生了想说的欲望.  二、让学生大胆地说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课堂模式也提出

6、了新的要求,不再以过去填充式或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进行,切实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手把手地教学,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1.体现师生平等  学生不敢大胆说出自己对于学习数学中遇到问题的思考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中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师生之间的平等只是相对的,在学生潜意识中,教师就是权威,不可能有错误,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是不敢于太表露自己的意见,也不敢直接说出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一来怕犯错误被老师批评,被学生嘲笑;二来是怕自己过于锋芒毕露而触犯了教师的权威.  体现师生平等首先就是

7、要降低自己的姿态,不要以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进行教学,可以从很多小细节做起,有些不起眼的小事情,却往往能拉近师生距离,消除隔膜.比如,我在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祈使句,而是我们有请某某同学来发表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感到了来自教师的友善和尊重,学生也乐于表达,自然就敢于开口说了.  2.适当允许学生异想天开  初中生毕竟阅历较浅,对事物的认知相对粗浅,很多时候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回答的问题可能与我们的教学中心相去甚远,只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与教学内容相关,我们都可以适当允许他们异想天开

8、.  比如,我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知识教学时,除了书中给出的判别定理,我还提出让学生想一个比较独特的判别方式,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有的学生提出来,把一个三角形放在远处固定,另外一个三角形拿在眼前,然后慢慢往后退,直到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如果能完全重合,就是相似三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