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

ID:9750938

大小:59.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7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_第1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_第2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_第3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_第4页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谈儿童道德概念垂直空间隐喻的认知发展1引言  隐喻一直被认为是语言的一种修辞方式,即用某一事物暗指另一事物。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出版之后,隐喻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重视。Lakoff(1993)认为,隐喻是语言的,但更是认知的。具身认知的观点认为,概念源于人类普遍的躯体经验和空间经验,人们对身体和空间的认识是概念形成的基础(Gibbs,2006;LakoffJohnson,80,1999)。Lakoff和Johnson(1980,1999)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人们是通过大量的具体概念来理解抽象概念的。通过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

2、,从而在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  从始源域的角度看,人们会将简单的空间关系投射到较复杂的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而借助空间方位来理解抽象概念。由于受到身体结构、神经生理器官和地球引力等因素的制约,垂直性在身体和心理上都是最为显著的空间层面(Lyons,1977)。因此空间隐喻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垂直空间维度。例如: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即积极情绪为上,消极情绪为下(吕军梅,鲁忠义,2013;吴念阳,李艳,徐凝婷,2008;MeierRobinson,2004;eier,Sellbom和es;22混合设计。自变量一是年龄,有大班、中班、小班三个水平;自变

3、量二为图片类型,分道德图片和不道德图片两个水平;自变量三为垂直空间方位,分为上方和下方。记录被试将两种类型的图片分别放到上方或下方的比率。实验过程为问答式访谈,指导语是:小朋友平时喜欢看动画片吧?我这有一张卡片,卡片中央是一个卡通小朋友,小朋友上方和下方的两个方框是用来放图片的,现在给你20张动画图片,每一张你都可以移动,你的任务是告诉我你是否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如果认识,请你按自己的意愿将它摆在卡片上方或者下方的图片框中,好不好?。主试每次给儿童展示一张图片,儿童对其进行上下位置的摆放之后,呈现下一张图片,直到20张图片全部展示完为止。实验图片随机抽取,平

4、行放置在图1的左侧或右侧,放置的左右位置进行了平衡。  2.2结果和分析  共93名幼儿(大中小班各31人)参加了实验1。结果见表1。首先,为了考察年龄的影响,综合三个年级被试的数据,从道德图片和不道德图片两个方向进行统计分析。对于道德图片而言,32交叉表检验,年级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2)=7.34,p<.05。两两比较检验发现,小班与大班被试间差异显著,χ2(1)=7.32,p<.01,大班被试将道德图片放在空间上方的比率(64.46%)比小班被试(52.61%)显著得高。但是小班和中班被试间差异不显著,χ

5、2(1)=1.42,p>.05;中班和大班被试间差异也不显著,χ2(1)=2.30,p>.05,这可能是由于年龄采样差距较小造成的。  对于不道德图片而言,年级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2)=6.22,p<.05。随后两两比较检验,小班与大班被试间差异显著,χ2(1)=6.12,p<.05,大班被试将不道德图片放在空间下方的比率(62.83%)比小班被试(52.94%)显著得高。但是小班和中班被试间差异不显著,χ2(1)=0.85,p>.05;中班和大班被试间差异不显著,χ2(1)

6、=2.39,p>.05,也可能是由于年龄采样差距较小造成的。鉴于小班与大班被试对两种图片的摆放比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可见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出现道德是上、不道德是下的隐喻倾向。其次,为了进一步检验每个年级被试道德垂直空间隐喻的发展情况,对每个年级的被试数据分别进行卡方检验。  小班儿童组22四格表检验,图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不显著,χ2(1)=1.89,p>.05,即小班儿童将不同道德品质的人物图片摆放在空间上方或下方的比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尚未形成道德概念与垂直方位的隐喻联结;中班儿童组,图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chi

7、;2(1)=11.98,p<.01。进一步拟合度检验发现:道德在空间位置上的简单效应显著,χ2(1)=6.68,p<.05,被试将道德图片放在上方的比率(57.43%)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下方的比率(42.57%);不道德在空间位置上的简单效应也显著,χ2(1)=5.33,p<.05,被试将不道德图片放到下方的比率(56.67%)显著高于将其放在上方的比率(43.33%);大班儿童组,图片类型和空间位置的交互作用显著,χ2(1)=41.80,p<.001。进一步拟合度检验发现:道德在空间位置上的简单效应显著,&c

8、hi;2(1)=21.80,p<.001,被试将道德图片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