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人的故事

世界著名人的故事

ID:9793703

大小:161.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5-09

上传者:U-3183
世界著名人的故事_第1页
世界著名人的故事_第2页
世界著名人的故事_第3页
世界著名人的故事_第4页
世界著名人的故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世界著名人的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牛顿忘我工作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8  共34人浏览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原来他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还有一次,牛顿邀请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饭。他研究科学入了迷,把这件事忘掉了。他的佣人照例只准备了牛顿个人吃的午饭。临近中午,客人应邀而来。客人看见牛顿正在埋头计算问题,桌上、床上摆着稿纸、书籍。看到这种情形,客人没有打搅牛顿,见桌上摆着饭菜,以为是给他准备的,便坐下吃了起来。吃完后就悄悄地走了。当牛顿把题计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备吃午  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我还是吃了。”  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关重要,不过表明了牛顿是一个怎样沉思默想,不修边幅,虚己敛容的人,他对科学极度的专心,总是想着星辰的旋转,宇宙的变化,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司马迁勤奋好学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8  共14人浏览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岳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艰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司马迁10岁就阅读古代的史书。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后来,他又拜大学者孔安国和董仲舒等人为师。他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不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   听完司马迁的背诵,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界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也不相信传说中的神人点化。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萦绕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  从20岁起,司马迁开始到各地游历,考察历史和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编写史书提供了充足的史料。做太史令后,他常有机会随从皇帝在全国巡游,又搜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还了解到统治集团的许多内幕。他还如饥似渴地阅读宫廷收藏的大量书籍,收集了各种重要的史料。就在他写《史记》的时候,为李陵说情触犯了汉武帝,被关入监狱,判处了重刑。司马迁出狱后继续写作,经过前后10年艰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巨着,对后世史学与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赫兹的成长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7  共17人浏览  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实验所吸引。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瞬间后,电荷便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正如麦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1889年在一次着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无线电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1887年11月5日,赫兹在寄给亥姆霍兹一篇题为《论在绝缘体中电过程引起的感应现象》的论文中,总结了这个重要发现。接着,赫兹还通过实验确认了电磁波是横波,具有与光类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衍射等,并且实验了两列电磁波的干涉,同时证实了在直线传播时,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并且进一步完善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它更加优美、对称,得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代形式。此外,赫兹又做了一系列实验。他研究了紫外光对火花放电的影响,发现了光电效应,即在光的照射下物体会释放出电子的现象。这一发现,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论的基础。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一文中。赫兹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1888年,成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了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  赫兹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贡献,正当人们对他寄以更大期望时,他却于1894年元旦因血中毒逝世,年仅36岁。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各种波动频率的单位,简称“赫”。白岩松小时候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7  共21人浏览  白岩松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边远小城,8岁那年,父亲不幸辞世,母亲用坚强和隐忍挑起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惹妈妈生气,被妈妈打。白岩松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要不然,连他自己都会感到奇怪。   由于太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次,白岩松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生气,竟偷偷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迎接挑战的坚强性格。渐渐地,白岩松的成绩跟了上来。高三那年,为了让成绩提高得更快,他把所有学过的课本都找出来装订起来,历史书一共有600多页,地理书一共有700多页,语文书一共有1000多页等等。然后,白岩松一天看每科30页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持之以恒,白岩松终于考上了大学。  现在回想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你可以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正确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鲍威尔的成功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6  共15人浏览  现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并不出身名门望族,这位黑人显贵原本家道寒微。鲍威尔年轻时胸怀大志,为帮补家计,凭借自己壮硕的身体,从事各种繁重的工作。  有年夏天,鲍威尔在一家汽水厂当杂工,除了洗瓶子外,老板还要他抹地板、搞清洁等等。他毫无怨言地认真去干。一次,有人在搬运产品中打碎了5O瓶汽水,弄得车间一地玻璃碎片和团团泡沫。按常规,这是要弄翻产品的工人清理打扫的。老板为了节省人工,要干活麻利爽快的鲍威尔去打扫。当时他有点气恼,欲发脾气不干,但一想,自己是厂里的清洁杂工,这也是分内的活儿。于是,鲍威尔尽力地把满地狼藉的脏物扫除揩抹得干干净净。  过了两天,厂负责人通知他:他晋升为装瓶部主管。自此,他记住了一条真理:凡事悉力以赴,总会有人注意到自己的。  不久,鲍威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军校。后来,鲍威尔官至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衔领四星上将;又曾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要职;现时是布什总统组阁的国务卿。  鲍威尔一直全力以赴地工作,在五角大楼上班时,这位四星上将往往是最早到办公室又是最迟下班的。同僚们曾赞赏说:“我们的黑将军,无处不身先士卒啊!”  鲍威尔在西点军校演说,曾以“凡事要悉力以赴”为题,对学员们讲述了一个颇富哲理的故事:在建筑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挖沟。一个心高气傲,每挖一阵就拄着铲子说:“我将来一定会做房地产老板!”第二个嫌辛苦,不断地埋怨说干这种下等活儿时间长、报酬低。第三个不声不响挥汗如雨地埋头干活,同时脑子里琢磨如何挖好沟坑令地基牢实…… 若干年后,第一个仍无奈地拿着铲子干着挖地沟的辛苦活儿;第二个虚报工伤,找个借口提前病退,每月领取仅可糊口的微薄退休金;第三个成了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据说军校将鲍威尔的故事作为教育学员“凡事都要悉力以赴”的活教材。卢拉的童年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6  共11人浏览  2002年10月27日,卢拉当选为巴西第四十任总统。这位工人出身的劳工党候选人,3岁在街上擦皮鞋、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进厂做工,只读过5年小学。在21世纪,能以如此卑微的身份登上总统宝座,是非常罕见的。许多传记作家都想揭开卢拉的成功之谜。  前不久,卢拉总统前往一个名叫卡巴的小镇视察。该镇的小学请他带领学生上一节早读课,卢拉总统欣然同意。  卢拉总统领读的是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任老师》的课文。读完后,一位同学怯怯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大胡子总统,您的第一任老师是谁?”  卢拉总统深思了片刻,在课堂上简短地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也是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我放学回家,在准备开门的时候,钥匙找不到了。当时我的爸爸在贝伦码头,妈妈去了一个叫蒂若卡的地方,他们星期天才能回来。怎么办呢?于是我转到房子的后面,想从窗户里爬进去,可是窗子是从里面关死的,不砸坏玻璃就无法进去。就在我准备爬上房顶从天窗里跳进去的时候,邻居博尔巴先生看到了我。“你想干什么,小伙子?”他问。  “我的钥匙丢了,我无法从门里进去了。”我说。  “你就不能想点办法吗?”他说。  “我已经想尽了所有的办法。”我回答。“不会吧?”他说,“你没有想尽所有的办法,至少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门给打开了。当时,我一下愣住了。原来,我妈妈在他家留了一把我家的钥匙。  你如果问我,谁是我的第一任老师?我认为是博尔巴先生。  卢拉总统和同学们告别了,这个故事从此也就传开了。当这个故事传遍整个世界时,也许不会再有人对一个只有小学文化但善于以生活为师的人当选为总统感到惊奇。   奥运冠军林莉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4  共8人浏览  林莉1970年出生於江苏南通,7岁开始学游泳,9岁进入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教练说她有从事游泳运动的天赋,柔韧性好,爆发力强,心肺功能超过同龄女孩。可是,因她个子矮小,进省游泳队几费周折。  9年前,张雄在一次地区性比赛中,突然看到一个个子矮小、貌不出众的小姑娘腿上长个红疖子。马上就要比赛了,只见她走到教练跟前说:“教练,快把我腿上的疖子挤一下!”教练帮她挤出脓血,贴上一块胶布后,她马上就站到出发台上。从此,这个坚强的小女孩给张雄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他要培养这棵好苗子。  第二年(1984年),在全国少年游泳比赛中,林莉果然不负教练的苦心培养,一举夺得50米蛙泳、100米蝶泳和200米混合泳三枚金牌。林莉的主项是混合泳,这个项目要求运动员掌握四种泳式,林莉都能做得极好,这是因为她舍得下功夫。  张雄教练这样描述他的这位女弟子:能吃苦,为人忠厚,作风朴实,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比赛风格好,拼劲足,勇敢善战。每次大赛,几乎都不“掉”成绩。  “奥运会夺金牌”,是林莉朝思暮想的目标,连做梦都想着它,她相信会拿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但林莉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苦练,直到1992年7月30日晚,这一光辉时刻的到来。  当人们在游泳池畔领奖台上,看到中国奥运游泳冠军林莉,身着红黄相间的李宁牌领奖服,胸前金牌闪闪发光时,当西班牙巴塞罗那城的贝纳特·比科内尔游泳馆奏起了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谁能不对这位世界冠军林莉表示由衷的敬佩呢?  从北京亚运会的5枚金牌,到世界锦标赛的2枚金牌,再到巴塞罗那的1枚金牌、2枚银牌,林莉这位中国泳坛的功臣之一,已经成为世界泳坛的明星人物。奥运冠军林莉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4  共8人浏览  林莉1970年出生於江苏南通,7岁开始学游泳,9岁进入江苏省少年业余体校。教练说她有从事游泳运动的天赋,柔韧性好,爆发力强,心肺功能超过同龄女孩。可是,因她个子矮小,进省游泳队几费周折。   9年前,张雄在一次地区性比赛中,突然看到一个个子矮小、貌不出众的小姑娘腿上长个红疖子。马上就要比赛了,只见她走到教练跟前说:“教练,快把我腿上的疖子挤一下!”教练帮她挤出脓血,贴上一块胶布后,她马上就站到出发台上。从此,这个坚强的小女孩给张雄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他要培养这棵好苗子。  第二年(1984年),在全国少年游泳比赛中,林莉果然不负教练的苦心培养,一举夺得50米蛙泳、100米蝶泳和200米混合泳三枚金牌。林莉的主项是混合泳,这个项目要求运动员掌握四种泳式,林莉都能做得极好,这是因为她舍得下功夫。  张雄教练这样描述他的这位女弟子:能吃苦,为人忠厚,作风朴实,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比赛风格好,拼劲足,勇敢善战。每次大赛,几乎都不“掉”成绩。  “奥运会夺金牌”,是林莉朝思暮想的目标,连做梦都想着它,她相信会拿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但林莉从不张扬,只是默默地苦练,直到1992年7月30日晚,这一光辉时刻的到来。  当人们在游泳池畔领奖台上,看到中国奥运游泳冠军林莉,身着红黄相间的李宁牌领奖服,胸前金牌闪闪发光时,当西班牙巴塞罗那城的贝纳特·比科内尔游泳馆奏起了雄壮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谁能不对这位世界冠军林莉表示由衷的敬佩呢?  从北京亚运会的5枚金牌,到世界锦标赛的2枚金牌,再到巴塞罗那的1枚金牌、2枚银牌,林莉这位中国泳坛的功臣之一,已经成为世界泳坛的明星人物。郑板桥教子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2  共13人浏览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小宝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  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得知小宝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欢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郑板桥教子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2  共13人浏览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  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  他的“道”是什么呢?他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郑板桥自己是个读书人,他并不是看不起读书人,他看不起的是:读书就是为了做官。  郑板桥自己最重视的还是儿子的品德。他对弟弟说:“我不在家,儿便是由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姑纵惜也。”  他主张,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儿女应平等对待。他说:“家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别人。凡鱼餐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头肉乎!”  为了教育儿子“明好人之理”、“爱天下农夫”,郑板桥还抄录了使小宝且念且唱、顺口好读的四首五言绝句:  二月卖新丝,五月巢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  才得放脚眠,蚊虫跳蚤出。  后来,郑板桥不放心小宝的成长,就把他接到身边,经常教育小宝要懂得吃饭穿衣的艰难,要同情穷苦的人。由于郑板桥的严格教育和言传身教,小宝进步很快。当时潍县正值灾荒,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妈妈拿出一个用玉米粉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欢跳着走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了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把窝头分给小女孩一半。郑板桥得知小宝的举动,高兴地对着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爹爹喜欢你。”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牛顿在篱笆下读书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2  共15人浏览  世界上有许多着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达尔文成长的小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1  共14人浏览  有一个孩子在同学中的人缘很不好,因为他经常“说谎”。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捡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拿过一看,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行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便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希望父亲好好惩罚他,让他改掉令人讨厌的“说谎”习惯。可是父亲却叫过孩子说:“我怎么能责备你呢?你的想象力真伟大。”  对于孩子父亲的怂恿行为,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势必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会变成一个满口假话的人。  这孩子长大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但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却成了着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进化论,就是建立在超乎常人想象和为此进行的大量实物证明之上的。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进化论”。张良巧计解危难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1  共12人浏览  一天,刘邦在洛阳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发牢骚,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看样子对刘邦挺有意见呢!  刘邦找来了张良,问他出了回事,张良如实汇报说:“将军正在议论造反的事!”  这句话让刘邦吃了一惊,他刚做了汉朝的皇帝,天下初定,现在居然有人出来造反,这不能不让他着急。他赶忙向张良询问底细,张良分析说:“陛下斩蛇起义,全靠这些将士们出生入死才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帝位,将军们最关心的就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可是,陛下分封的都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处分的都是和陛下有怨恨的人。现在,将军们一边盼着陛下尽快对他们进行分封,一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自己得不到封赏,还有一些人害怕平时得罪过陛下,会遭到陛下的处罚。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发难。要是处理得不合适,就会发生内乱。”  “事到如今,该如何收拾呢?”刘邦忙问。  张良不慌不忙地说:“我有一计,可以对付这个局面。陛下请告诉我,平时您最恨的而且将军们都知道的人是谁?”  事已至此,刘邦只得如实相告:“我最恨的人是雍齿。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威望。可是他依仗着自己的功劳,说话不顾君臣之礼,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难堪。我真想把他给杀了,以解我心头这口恶气。但想到那时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忍了。”  张良拍手笑道:“这就好了,陛下马上封雍齿为侯,那些有战功而担心陛下为难他们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会消除一切顾虑,再也不会造反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摆下酒宴,当着大臣和将军们的面,封雍齿为什方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赏的进度。  在这之前还准备滋事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高兴兴地说:“现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分封奖赏吧!”  张良的这一计策,平息了这场将要发生的叛乱。  感悟:在奖惩方面,领导者应该公私分明。做到了公私分明,下属才会服从领导的安排。 高尔基跟列宁闹矛盾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31  共12人浏览  高尔基被前苏联当局誉为“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也跟列宁有“伟大的友谊”,但从克格勃档案里看,高尔基与这位俄国“革命之父”之间发生过多次观念和政治冲突,几乎闹到决裂地步。高尔基稍有摇摆,列宁就会批评他,高氏则报以诙谐一笑:“我知道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说来说去,我们这些艺术家都有那么几分傻劲儿……”。十月革命发生后,高尔基被事实震骇,在《新生活报》(左派孟什维克办的日报,1917年4月在彼得堡出版)发表文章,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认为这是俄罗斯的悲剧和毁灭,由此,1918年夏列宁则以一纸命令关闭了这家报纸。第二届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开幕时,列宁评论高尔基为此次会议写的文章“毫无共产党人气味,却有浓厚的反共性质。因此,这种文章绝不能在杂志上发表。”  到了1920年上半年,他们之间几乎断交,高尔基在列宁五十寿辰之际,把他同彼得大帝相比,说:“看见这个伟人,总让人有那么一种恐惧,他随心所欲地摆弄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历史杠杆。”1922年,秘密警察第七部在暗中准备整肃高尔基,他们从高氏的朋友和熟人那里收集证据。此时,列宁和契卡总头目捷尔任斯基依然在世。  列宁和高尔基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20年10月20日,关于此次相见,有过一些戏剧化的描述,如电影《带枪的人》(1938年)。这次相聚也是分手,列宁一再要高尔基移居国外:“如果你不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送你走了”。  这是对持不同见解者的一种驱逐方式,两年之间有数十位知识分子被驱逐出国。可是苏共却不让另一些需要出国的人走,1921年诗人布洛克重病,高尔基一次次催促列宁和卢那察尔斯基放布洛克去芬兰治病,但诗人还是在得到护照前去世了。18天后,即8月25日,另一位诗人尼古拉·古米廖夫被处决,罪名是白卫分子,尽管根本没有证据,高尔基对此案的求情同样毫无作用。这两位诗人的死亡,开启了作家受害的时代。  1921年10月8日,高尔基写信跟列宁告别,离开苏联去了欧洲。1922年夏他在德国北部一个小城,得知俄国社会革命党的领袖们正在莫斯科受审,7月1日写给苏维埃政府首脑里科夫:“亲爱的阿列克谢:如果对社会革命党人的这场审判以谋杀告终,那么这将是一件有预谋的罪恶谋杀。我请求你把我的观点告诉托洛茨基和其他人。我希望这不会使你惊讶,因为在整个革命期间,我已经向苏维埃当局一千次指出,在我们这个充满文盲、没有教育的国家里,毁灭知识分子是愚蠢和犯罪行为。我现在坚信,如果社会革命党人被杀害,这一罪行将会使俄国在道德上自绝于社会主义欧洲。高尔基” 。他7月3日也写信给法朗士,希望在欧洲唤起公众关注此事,流亡国外的孟什维克人士主办的杂志发表了高尔基这封信。两封信都保存在克格勃总部。他写给法朗士的信产生广泛影响,惊动了克里姆林宫。列宁称高尔基的信“卑鄙”,托洛茨基则指示《真理报》“就作家高尔基,写一篇措辞温和的文章,搞政治的人不会把这种文人放在眼里,要用外文发表”。一篇题为“几乎堕落到极点”的措辞严厉、猛烈批判高尔基的文章说:“从这种政治声明可以看到,身在国外的高尔基在危害我们的革命。他的危害极大……”。但也许是高尔基的呼吁起了效果,苏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了革命法庭通过的死刑判决,却没有执行死刑。比尔自强不息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9  共16人浏览  比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伤,视力不断下降,几个月后将完全失明。妻子为了给他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点什么,决定把家具和墙壁粉刷一遍。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他虽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他很快乐,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一个星期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其间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比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那么开心,也让我感到高兴。”算工钱时,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比尔不解:“你少算了工钱。”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  比尔却坚持要再给油漆匠100美元,他说:“我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  白岩松勇于面对苦难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7  共15人浏览  央视“金牌”主持人白岩松以其高出镜率、庄重而平和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青睐,人称“国家脸谱”。但却少有人知,这张光彩熠熠的“脸谱”经历过怎样的打磨。  汶川地震后,在都江堰一所中学的课堂里,白岩松临时充当了心理老师,面对在座的高三学生讲述了自己曾经艰难的生活。   “地震使得不少孩子失去亲人,而我8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10岁时,从小抚养我的爷爷也离我而去,整个家庭只剩妈妈拖着我和哥哥,靠很低的工资过日子。”尽管如此,白岩松仍坚定地告诉孩子们,直到现在,他仍对自己曾经历过的辛酸生活充满了感激。  平时给人印象总是不苟言笑的白岩松,小时候却是个淘气包,常常因为惹妈妈生气而挨打,每天至少要挨两次打。由于贪玩,白岩松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很差。一次,因为自己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倒数第二,他一气之下,竟偷偷地把张贴的成绩榜撕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贫寒的家庭环境磨砺了白岩松吃苦耐劳、敢于面对挑战的性格,成绩也渐渐跟了上来。高三那年,为了更快的提高成绩,他把所有的课本都装订起来,历史书订了600多页,地理书订了700多页,而语文书订了1000多页。然后,白岩松保证每天每科看30页的书,另外还要做数学题。持之以恒,最后终于考上了大学。  谈到这些,白岩松感慨地说:“青春最可爱的地方就在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挥霍,你可以犯无数的错误,因为你有改正错误的时间,但是当中年这杯下午茶端在你手里的时候,你就知道要赶紧做正确的事,因为错了就没有改正的时间了。”  大学毕业后,白岩松到《中国广播报》当记者。在那里,白岩松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朱宏钧。1990年9月,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举行,白岩松和朱宏钧同时被派往现场采访。经过那次合作,白岩松被朱宏钧的才气吸引,后来二人走到了一起。婚后,由于单位没分配住房,他们曾一年内搬了6次家,那个时期正值白岩松工作的低谷。  1993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时空》,白岩松便跑去做兼职策划。制片人见他思维敏捷、语言犀利,便让他试试做主持人。但由于白岩松不是学播音出身,经常发音不准,读错字。当时,中央电视台规定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50元。有一个月,白岩松被罚光了工资,还倒欠栏目组几十块钱。问题迫在眉睫:白岩松属借调,如果不能胜任就要被退回去。那段时间,他的神经就像拉得满满的弓,“有连续四五个月的时间,一分钟都睡不着,天天琢磨着自杀,不想活了!因为不愿意说话,妻子在我身边,我们俩也只用笔交流。”  得知白岩松的困惑后,善解人意的朱宏钧鼓励丈夫:“坚持下去,我全心全意支持你。”  为了让丈夫尽快进入角色,朱宏钧每天都督促丈夫练习普通话。她从字典里把一些生僻字和多音字挑出来,注上拼音让白岩松反复朗读,还让他在嘴里含块石头练习绕口令。“我用了两年的时间,由睡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慢慢把心态调整过来。现在回头看,那是我特别重要的一次成长,突然看淡了很多事。”白岩松说。  终于,白岩松练出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加上机敏和语言犀利的天生优势,他终于在栏目组站稳了脚跟。两年后,白岩松获得了“金话筒”奖,也正式调入了中央电视台。   曝光了身世,白岩松说:“苦难是一笔财富,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面对苦难,每一个成功的人在苦难面前都会勇往直前,永不言弃!当苦难、打击,你已经很好地走过时,回忆起它都会带有温暖的颜色。”  阿基米德与金冠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7  共12人浏览  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一路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  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塞万提斯被盗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6  共18人浏览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强盗,有的盗窃财物,有的盗窃机密,这些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塞万提斯的遇盗,却比较奇特,既不是钱物被盗,也不是机密被盗,而是“塞万提斯”自己被盗了。  塞万提斯在1604年时因《唐·吉诃德》的出版而一举成名。由于《唐·吉诃德》风行一时,几个星期之内,就出现了三个盗印的版本;以后,在葡萄牙、比利时、法国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些盗印者当然不会按照出版规定付给作者报酬;不过,长期习惯于清贫生活的塞万提斯,只要自己的作品能有更多的人阅读,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并不计较。  如果说盗印了《唐·吉诃德》没有使塞万提斯激怒的话,那么盗用了他的大名来招摇撞骗,却使一向乐观开朗的塞万提斯也无法克制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塞万提斯在出版《唐·吉诃德》第一部以后,没有续写第二部,却转而从事诗歌、戏剧和短篇小说的写作,当然他在这些方面也是很出色的。时光似流水,一眨眼就是十年。在这整整十年期间,由于他的《唐·吉诃德》对封建制度和宫廷贵族的讽刺,对骑士小说作者的嘲笑和在艺术上的成功而遭致同行的嫉妒,那些对他不满与憎恨的人,总想找一个机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1614年,在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第二部已写到五十九章时,他偶然发现了一部伪造的《唐·吉诃德》第二部,那是塔拉哥纳省一批仇恨他的贵族搞的鬼。人生的坎坷,对于饱经忧患的塞万提斯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但这次的打击,却比他早年与上耳其人作战而使左手致残的打击还大,比他遭到海盗的袭击被卖在阿尔及利亚作奴隶的打击还大,比他在国内作税收员因帐目不清而被捕入狱的打击还大,因为这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他的一生的全部心血都凝结在他的《唐·吉诃德》上面。一向对任何事物都毫不介意的塞万提斯。这次却失掉了素有的平衡。这位宽宏大量的作家,久久不能抑制自己的愤怒。这部文笔低劣的伪书竟盗用塞万提斯的名字,简直是对塞万提斯的莫大侮辱。这逼着塞万提斯不得不怀着满腔的愤怒将第二部急速写完,以表示对伪书炮制者的强烈抗议。所以,《唐·吉诃德》的第二部在1615年就出版了。由于是在愤怒的情况下匆促成书,因此最后几章不免有些草率。这当然是伪书的无礼侵犯所造成的。然而若不是伪书的刺激,人们也许就见不到《唐·吉诃德》的第二部,因为第二年即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就因病去世了。塞万提斯被盗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6  共18人浏览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强盗,有的盗窃财物,有的盗窃机密,这些都是为人们所熟知的。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塞万提斯的遇盗,却比较奇特,既不是钱物被盗,也不是机密被盗,而是“塞万提斯”自己被盗了。  塞万提斯在1604年时因《唐·吉诃德》的出版而一举成名。由于《唐·吉诃德》风行一时,几个星期之内,就出现了三个盗印的版本;以后,在葡萄牙、比利时、法国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些盗印者当然不会按照出版规定付给作者报酬;不过,长期习惯于清贫生活的塞万提斯,只要自己的作品能有更多的人阅读,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并不计较。  如果说盗印了《唐·吉诃德》没有使塞万提斯激怒的话,那么盗用了他的大名来招摇撞骗,却使一向乐观开朗的塞万提斯也无法克制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塞万提斯在出版《唐·吉诃德》第一部以后,没有续写第二部,却转而从事诗歌、戏剧和短篇小说的写作,当然他在这些方面也是很出色的。时光似流水,一眨眼就是十年。在这整整十年期间,由于他的《唐·吉诃德》对封建制度和宫廷贵族的讽刺,对骑士小说作者的嘲笑和在艺术上的成功而遭致同行的嫉妒,那些对他不满与憎恨的人,总想找一个机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  1614年,在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第二部已写到五十九章时,他偶然发现了一部伪造的《唐·吉诃德》第二部,那是塔拉哥纳省一批仇恨他的贵族搞的鬼。人生的坎坷,对于饱经忧患的塞万提斯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但这次的打击,却比他早年与上耳其人作战而使左手致残的打击还大,比他遭到海盗的袭击被卖在阿尔及利亚作奴隶的打击还大,比他在国内作税收员因帐目不清而被捕入狱的打击还大,因为这时他已是68岁的老人了,他的一生的全部心血都凝结在他的《唐·吉诃德》上面。一向对任何事物都毫不介意的塞万提斯。这次却失掉了素有的平衡。这位宽宏大量的作家,久久不能抑制自己的愤怒。这部文笔低劣的伪书竟盗用塞万提斯的名字,简直是对塞万提斯的莫大侮辱。这逼着塞万提斯不得不怀着满腔的愤怒将第二部急速写完,以表示对伪书炮制者的强烈抗议。所以,《唐·吉诃德》的第二部在1615年就出版了。由于是在愤怒的情况下匆促成书,因此最后几章不免有些草率。这当然是伪书的无礼侵犯所造成的。然而若不是伪书的刺激,人们也许就见不到《唐·吉诃德》的第二部,因为第二年即1616年4月23日,塞万提斯就因病去世了。陈毅的幽默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6  共9人浏览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鲁迅的好学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5  共14人浏览  鲁迅的脑子,就是万有文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除了他有非凡的记忆力之外,就是他的勇于学习,好学不倦,以及十分注意读书方法。  鲁迅先生聚精会神地工作。为了如此,他的工作时间总是在深夜。有一天,差不多是深秋,天快暗了,他还在那里拿着笔写不完地写啊写啊!夫人许广平打算劝他休息一下,双手放在他的肩上,那晓得他却满脸的不高兴。本来,许广平那时是很孩子气,满心好意,遇到这么一来,真感觉到气也透不过来地难过。稍后,他给夫人解释:“写开东西的时候,什么旁的事情是顾不到的,这时最好不理他,甚至吃饭也是多余的事。”  鲁迅的工作态度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他亲手校对书稿时,每行的高低,每字的大小、偏正,全页的位置,他都一眼看出,严加改正,不惜再三变更,直到满意为止。至于字句的正误,那就更不必说了。所以,校稿时,也许使人觉得厌烦,但等到书一出版,是没有不满意的,没有不博得良好信誉的。  鲁迅研究学问有“坚持不懈”的精神。鲁迅认为需要学的某一种学问,便埋头专门钻研,坚持不懈。比如社会科学,原先他并不十分注意。但1927年是革命转折时期,严酷的阶级斗争观实,使鲁迅深深感到进化论思想的偏颇,由于革命的需要,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读的书真是惊人。从1929年起,三、四年间几乎每天手不释卷。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后来以杂文的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压制学生思想、镇压学生抗日救国运动的反动教育政策,深刻剖析了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教育的实质。能一文刊露,群丑敛声。鲁迅先生终于用阶级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形成了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鲁迅认为读书,不应无重点地乱读一气,什么书都去涉猎;就是同一本书,也不必每章每节“一视同仁”。有一次,他在指导清华大学文学系学生许寿裳的儿子许世瑛读《抱林子》时就指出:该书“内篇”宣扬神仙方药、鬼怪迷信,是错误的,可以不读;“外篇”论述人间得失、臧否世事,有不少正确的言论,这就是要读的重点。   鲁迅这样的指导名之曰“重点进攻”读书法。平均使用力量,会白白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只有采取“重点进攻”的方法,比平均使用力量收效会好得多。贝多芬坚韧顽强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5  共14人浏览  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距法国不远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象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但是,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乱和没有系统的。  十二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担任了管风琴师聂费(1748-1798)的助手。就在这时他开始正式跟聂费学习音乐。聂费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聂费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聂费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即兴演奏)的称谓。以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着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讯速。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着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 。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而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着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5  共9人浏览  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几乎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创造历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天才。他当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无限勤奋,是因为他符合时代要求,不倦探索,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不但无限勤奋,他还是一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冲破禁区、创立新说的伟大科学家。他敢于并且善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当然,这首先是时代的要求。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特别是在他科学思想最活跃、贡献最多的20世纪初,是科学思想新旧交替的时代。就在绝大多数人向经典物理学顶礼膜拜的时刻,一连串“挑战”却接踵而来。在平静而晴朗的物理学太空中挂着两朵乌云:一朵和黑体辐射实验有关,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实验有关。另外,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也有力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爱因斯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闯将。   爱因斯坦还在少年时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追赶光线的人;关于光线的想法引出了狭义相对论。他又设想:假如吊索断了,一架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拆了旧房盖新房。它像登山一样。创立一个新理论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视野扩大了,原来隐蔽着的东西被发现了。原有的理论仍然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小了,成了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高峰以后,没有满足,没有停顿。他环顾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间无比壮丽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统一场论。这是相对论的第三阶段。他希望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而且希望这统一的场能够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反对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钻头”,对准统一场论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给物质结构一种统一的解释。他也知道统一场论不会在自己手里完成。可是他认为,“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他给比利时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这样写的:“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  爱因斯坦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几十年,直到最后一息。他在生命弥留之夜,在医院的病榻旁还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翌晨醒来再继续演算。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热情和顽强性格的写照。  生活就是追求真理。正像德国剧作家莱辛说的:“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爱因斯坦在勤奋的工作中,在追求真理的探索中度过了一生。他有限的生命已经结束。但是,人们在心里建起了纪念他的殿堂。  凡·高的绝笔画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4  共12人浏览  荷兰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凡·高自杀前画的一幅绝笔画《阿德琳娜·雷沃克斯肖像》,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1375万美元的价钱成交。  专家们说,这幅画的价值在于它有一段轶事。1890年7月27日,当时精神已极度绝望的凡·高,在法国巴黎郊外奥弗村的田野上,用手枪朝腹部开了一枪,然后双手捂着肚子的伤口,跌跌撞撞地返回他住的小客店。这时,他看见客店老板13岁的女儿阿德琳娜·雷沃克斯站在阳台上。凡·高回到房里,忍着伤口的剧痛,为地画了一幅肖像。两天后,即7月29日,凡·高逝世,终年37岁。 爱因斯坦的勤俭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4  共14人浏览  爱因斯坦是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爱因斯坦终生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心非常强。他一心专门从事研究,从不讲究穿着,着装一般都很朴素。  爱因斯坦还未成名时,有一次在纽约街头,碰见了一个熟人。那人见他穿得很寒酸,就问他:“你怎么穿得这么破啊?”爱因斯坦笑着说:“反正这里也没人认识我。”  多年以后,爱因斯坦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有一天,在纽约的街上,他又碰见了那位熟人。对方上上下下打量了爱因斯坦一番,惊讶地问道:“你怎么还是穿得这么破?”爱因斯坦依然笑着回答说:“反正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一次,比利时国王和王后慕名邀请爱因斯坦前去做客,他们按约定时间派司机前去接爱因斯坦。大约半小时后,司机开着空车回来了。原来爱因斯坦穿着带有尘土的破雨衣和破皮鞋去赴约,而司机以貌取人而没有认出爱因斯坦来。  为了支持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爱因斯坦应邀将自己相对论的手稿捐给了西班牙。那位手稿卖给了一位收藏家,所得的全部款项都给了西班牙人民。后来,美国国会图书馆花了高达600万美金,将其收藏。爱迪生智救火车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4  共14人浏览  爱迪生小名汤姆,他的邻居小杰米,好好学习,课堂上拼音时,往往牛头不对马嘴。小汤姆就教杰米“电报术”。后来,当教师叫杰米起立答拼音时,小汤姆就用铅笔敲击桌面,发长短音,因此杰米的答案从此没有差错。  老师竟没有觉察出其中的奥秘。  一次,小汤姆用“电报术”竟然救了一列火车呢。  那天,小汤姆的爸爸和妹妹丽莎到外地走亲戚,定于下午五点的火车回家。到下午二点,然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小汤姆对妈妈说:“这样大的风雪,路桥会不会被破坏?我去观察观察。”  他冒着特大的风雪,到郊外桥边,哎呀!桥果然断了。这时,时间已过四点半,回车站报告已经来不及了。那时电话还没有发明,急得小汤姆在桥边团团转。   他抬头一看,离桥边不远有座小工厂,忽然心生一计,到工厂,对厂长讲明原因,向他借工厂的汽笛用一下。  小汤姆拉响了汽笛,那清脆的长短音就像在发电报。如果懂得电报用语的人,就会听出这样的话:“丽莎,丽莎,我是汤姆,我是汤姆,前面铁桥断了,前面铁桥断了,快请列车长停车,快请列车长停车。”  那汽笛反复传播着这样的“电报”。  却说汤姆的妹妹丽莎,平时经常和哥哥作电报游戏,所以熟悉电报的收发。这时她坐在火车中,忽然听到汽笛中带有电报内容,就凝神谛听起来。  听完大吃一惊,忙把这“电报”翻译给爸爸听。父女俩慌忙找到列车长。列车长竖起耳朵一听,虽然不懂电报用语,但事关整个列车人员的安危,马上下令急刹车。车子完全停下来时,距离断桥不到一百米。  一场车祸避免了,小汤姆的名字从此就在美国家喻户晓了。  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4  共13人浏览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他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  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  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卡拉什尼科夫的小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3  共12人浏览  1919年11月10日,他出生于苏联西伯利亚的乡村,家中有19个兄弟姐妹,家境贫寒。6岁时,他染上重病,差点丧命,但由于上天眷顾,他又活了下来。  他的动手欲望极强,总喜欢搞点别出心裁的小发明。他看到父母都非常辛苦,就想借助自己设计的农用机械减轻父母的负担。他经常遭遇失败,但是从不轻言放弃。在校期间,他发明了一种简单的割草机,还发明了一种烤肉用的架子,可以把放在烤扦上的烤肉一次性整体翻面。  1941年6月2日,苏德战争爆发,他在一次坦克大战中负了重伤,被送回后方医院治疗。在医院疗伤时,他发现伤员们常聚在一起谈论德国士兵使用的自动武器,于是有了设计自动武器的念头。“我决定尝试一下,看能不能为我们的士兵制造冲锋枪。”就这样,他像小学生一样拿着笔记本、铅笔和橡皮绘制想象中的冲锋枪,开始了他的设计师之路。由于他从未受过专业教育,也没学过制图,因此只能画些简单的草图。后来,他离开部队,但依然没有放弃理想,在一位好友的帮助下,他在简陋的小工棚里“手抠”加工了一支冲锋枪。  后来他又设计了第二支冲锋枪样枪,并送去进行试验和评审。但当时的苏军指挥官们不喜欢这种枪,也不看重这个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甚至很多人的眼神里充满了不屑。试验评审委员认为该冲锋枪的结构复杂,在性能上也没有超过当时装备的苏达耶夫冲锋枪。  他没有气馁,继续虚心向武器专家、军人和科学家们求教,反复研究和改进这种枪。仅有中学学历的他孜孜不倦地钻研,锲而不舍地学习。而他改进后的冲锋枪经过再次试验仍然赢不过苏达耶夫冲锋枪,他再次失败了!  二战结束不久,苏联国防部开展了研制新式武器的竞赛。1946年,他将花费了5年心血研制的自动步枪送去参加国家靶场选型试验。一同竞争的还有西蒙诺夫、什帕金、布尔金、杰格佳廖夫等多位著名设计师的作品,最终他的作品AK-47自动步枪荣膺冠军,斯大林亲自为他颁发了16万卢布的奖金。  冷战结束后,他继续改进AK系列枪,先后研制了150多种武器,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使用这些武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和布基纳法索等国家的国徽上甚至还有AK系列步枪的图案。20世纪重要发明排名中,AK系列自动步枪位列于阿司匹林和原子弹等发明之前,成为科技进步的象征。   由于没有为AK-47步枪申请专利,尽管武器制造商和销售商因为AK-47富得流油,他却没有因此拿到过一分钱,但他所得到的奖励和受到的尊重却足以使他感到幸福。虽然没有念过大学,但他却拥有技术科学博士学位,是16个国家科学院的院士。迄今他已获得11个奖项和8枚勋章,两次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还获得过列宁奖章和斯大林奖章。  “你能在其他国家找到在本人还活着时就给他建铜像的设计师吗?你能在其他国家见到总统和总理亲自向一名设计师祝贺生日吗?”说这些话时,他一脸的自豪。叶利钦和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都曾专门为他庆生,梅德韦杰夫还亲自授予他国家最高荣誉——“俄罗斯英雄”奖章。  梅德韦杰夫接见他的时候说:“你所取得的成就标志着俄罗斯民族的创造能力。”并称赞他创造了“令所有俄罗斯人自豪的品牌”。他就是著名的“世界枪王”卡拉什尼科夫。  有人向91岁高龄的卡拉什尼科夫请教成功的秘诀,他说:“失败是个孤儿,认养孤儿的人都要有爱心,认养失败的人都要有耐心和恒心,而我一生都在抚养孤儿。”  如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所说:“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评,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郑板桥对古寺联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3  共15人浏览  传说郑板桥有一天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院,看到墙壁上写了一则单联: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  他感到这则联语很有文采。“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谦之辞。而“寸土”合起来,恰巧是“寺”字。“言寺”合起来恰巧是“诗”字。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寺”字。极尽离合、顶真的技巧。他心里十分赞赏,苦于一时对不上。  在回家的路上,郑板桥偶然看到路旁有些树木东倒西歪,枝残干缺,触景生情,下联脱口而出:  “双木成林,林上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拉里·金的成功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2  共15人浏览   1933年11月19日,他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从小,他的口才就十分笨拙,即使一句简单的话,他说起来也总是结结巴巴,表述不清。从小学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每次考试,英语都不足70分,口语朗读部分甚至常常不及格,连老师也说他仅仅能混张毕业证书。高中毕业后他打了几年零工,先后做过搬运工,包过冰棍,跟车送货,在澡堂做过搓澡工,还曾在一家UPS公司当过邮差。但是,由于不善于和人沟通,他的每一份工作都没有超过半年。  19岁那年,他决心下海。他拿着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4000美元,在纽约的一个小镇开了一家餐厅。由于不善于经营,这次创业,他几乎血本无归。  21岁那年,他和朋友在旧金山合资开了一间海鲜批发部,由于缺乏商业头脑,再次以失败告终。  那一段时间,几乎是他人生最为黑暗的时期,他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面对着颓废万分的儿子,母亲不停地安慰他:我们无法因为“说话”而知道更多的事情。因此,如果你今天想要知道一些事情,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聆听”,然后才是很好地表达自己。从此,他开始发奋学习,并且开始尝试主动与别人沟通。  22岁那年,他只身从纽约来到南方城市迈阿密,在当地的一家小电台当看门人。在那段时间,每个节假日,他都会到郊外苦练英语发音,旁若无人地对着山谷河流大声呼喊。后来从一本书上得到启示,他甚至经常用嘴叼着东西说话,力求这样也能发出准确的音调。  一个偶然的机会,台里一个主持人生病,他有幸主持了当天的节目,并得到了台长和观众的好评。从此,他跻身主持人的行列。由于其主持风格幽默,话题辛辣,还能照顾到被采访人的情绪,总能在不经意间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并且能够极好地临场发挥,这使得他在业界内逐渐有了名气。  1985年,CNN看中了他,高薪聘请他担任节目主持人。从那年开始,他在CNN主持一档现场直播栏目,很快,该节目一炮打响。他的脱口秀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接听全球听众来电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并且逐渐成为整个电视网中收视率最高的一档王牌节目。  他先后采访过5万多个知名人士,这其中包括世界各地的政府首脑、商业巨鳄、娱乐天王和社会领袖。据本·拉登的巴基斯坦传记作者哈米德·米尔记载:这位恐怖魔头自称经常看他的直播节目,因为“我必须通过这些电视频道监视我的敌人的活动”。这也足以窥见该节目的影响力之大。CNN总裁吉姆·沃尔顿也曾这样形容他,他是“我们识别率最高的一张脸,也是这个国家识别率最高的面孔之一”。  他就是拉里·金,CNN成立至今30年来,他主持的“拉里·金直播”成功播出了25年,并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录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晚间电视谈话节目,节目影响了几代美国人,拉里·金本人也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麦克风霸主”。   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生行路,也难免会遇到众多的挫折与磨难,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历经失败而绝不气馁。每个人都不是一无是处的,像拉里·金一样,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  傅雷的爱情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2  共6人浏览  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年轻时留学法国。傅雷到法国留学后,他母亲为他聘定表妹朱梅馥,他孝顺寡母,认定了这一婚约。  但傅雷到法国一年后,法国女郎玛德琳热恋他。别人都觉得诧异,认为傅雷见了生人那样腼腆,一个浪漫的法国金发女郎,怎么会看中这位文弱的东方青年?从气质和秉性方面看,他俩怎么也不相配。傅雷堕入情网后,那情景真象《白蛇传》中的许仙。  傅雷堕入情网后,他写了一封长信给他母亲,说明应该婚姻自主,决定解除和表妹的婚约。他把信交给当时和他一起留学的刘海粟,要他代发。信交给刘海粟后又要回,加上“儿在异国已有意中人”。再交给刘海粟。其实此信刘海粟并未发出去。  一天,玛德琳告诉别人,说傅雷要自杀,说他“变得反复无常,一会搂着我亲热,一会又说我害了他”。玛德琳对傅雷很是迷恋的,叫他“傻孩子”,自然不愿他寻短见。但等别人赶去,傅雷又和玛德琳打得火热了。  出人意料的是,几个月后,傅雷和玛德琳闹翻了。原因是傅雷觉得玛德琳对自己不忠实。于是,多情而又专情的傅雷无法忍受。当时,傅雷怀里藏着手枪,准备自杀。在别人的劝解下,加上当时刘海粟把他写给他母亲的信交给他后,事情才逐渐平息。当傅雷拿到原信后,竟自痛哭道:“我究竟是写了这封信!我对不住他们!”  经历了爱情的磨难后,傅雷终于还是和表妹朱梅馥成婚,并终生相伴。  哥伦布立鸡蛋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1  共14人浏览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1451—150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开创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纪元,贡献是巨大的。当他1493 年初凯旋回到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亲自在宫殿里迎接他,哥伦布大大风光了一阵子。可是,一些贵族与军官却不服气,诬蔑他野心勃勃、狂妄欺骗,想方设法贬低他的新发现的价值。  在一次宴会上,有人对哥伦布说:“你发现了新大陆,可我看不出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去发现,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哥伦布略一沉思,取来了一只鸡蛋,对在座的人说:“先生们,你们当中谁可以使这个鸡蛋竖立起来吗?”  人们呆住了,没有一个人能竖起来。哥伦布把鸡蛋接过来,轻轻地敲破了一点它底部的壳,于是,鸡蛋就坚立在餐桌上了。接着,他以极其平静的语调说:  “先生们,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任何人都可以做的——在有人做过了以后。”  卡耐基小时候的故事[大][中][小]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1-08-3011:20  共15人浏览  卡耐基小时候是个大家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她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郡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而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生命。  卡耐基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她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用她的热忱如何改善他们的家庭。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