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ID:9890511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4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arcs 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ofARCSModelofMotivationDesigninBiologyTeachingForSeniorStudents陈宜(武汉市第十四中学430061)摘要:学习动机的激发在生物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设计模式,提供了大量用于提高学习动机的策略,可操作性强。通过5个月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反应和学业绩效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见,ARCS动机设计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是有效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值得在高中生物教学

2、中进一步推广。关键词:生物教学ARCS动机设计模式应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实现这一理念的前提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得和对各种能力的培养。1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提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众多学者都对学习动机的激发进行了研究,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JohnM.Keller(1983)提出了ARCS动机模式。Keller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

3、ction)。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便组合成了ARCS动机设计模式。简言之,ARCS动机设计模式告诉我们这样一个过程:为了激发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动机,首先要引起他对一项学习或工作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再使他理解完成这项任务与他密切相关;接着要使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此事,从而产生信心;最后让他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感,感到满意。2ARCS动机设计模式的应用在这个模式中,Keller针对学生群体的动机状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了简单而严谨的实施步骤,容易操作,还提供了大量用于提高学习动机的具体动机策略,其中绝大多数都很实用。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运用这个模型呢?本文以高中生物课本

4、(第一册)“新陈代谢和酶”的课堂教学为例,对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ARCS动机设计模式来进行探讨。2.1注意策略教学应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和注意。注意是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引起了学习者的注意,才能完成进一步的学习。2.1.1知觉激活,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还4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尽力寻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巧妙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动机。“新陈代谢和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和信息丰富的媒体、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案如下:(1)将“酶的发现”的

5、各个实验的过程以投影、录象等方式呈现,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有关酶的利用的工艺过程;(2)连环设问:“自古以来,人们在酿造啤酒、做面包、做乳酪时都用到了哪种关键性的物质?”、“加酶洗衣粉与一般含磷洗衣粉有何不同?”、“酶对生命活动有什么重要作用?”、“生物体内存在着多少种具有不同功能的酶?”2.1.2探究激活,激起学生探究的态度“酶是怎样发现的?”、“多年来,科学家一直以为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酶的产生部位、作用和化学本质到底是什么?”、“酶有哪些特性?”、“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通过这组问题逐步深入,既明确了本节课的任务,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进

6、一步发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2.1.3教学多变,维持学生的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会不断变化,从心理学角度看,好奇心得到满足或达到某个目标时,兴趣会开始减退,对学习的注意力也开始分散。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形式和媒体的变化,或是手势、眼神、微笑等肢体语言,或是变化表达风格(幽默-严肃、快-慢、高声-轻声、积极-消极等)以保持学生的注意。在本节课中,可以设置要解决的问题情境:“酶有哪些特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给学生提供能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索需要的任务,让学生分成学习合作小组,带着问题来做有关酶的探索实验,并在任务完成后加以讨论、总结,从而完成兴趣的

7、维持。2.2切身性策略学生的注意被吸引后,他们会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和我们的兴趣或目标有什么关系?”这些切身性的问题可以通过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来解决,让学生知道,他们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是与他们有关联的,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活动与他们过去的经验或以前学习的知识或某种利益相关。2.2.1教学应满足学生的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馒头在口腔里越嚼越甜”、“加酶洗衣粉需要用温水,能将衣服上的奶渍和血渍洗净”、“鸡蛋水煮或蒸后会变硬,肉加热以后也会变硬、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