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ID:9991371

大小:18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20

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_第1页
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_第2页
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_第3页
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_第4页
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十八、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体在久蹲直立后,有时会出现头昏眼花,血压下降,此现象称为体位性直立性低血压。但在正常人可经过反射性调节使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收缩等相应改变,使血压回升。其生理意义在于使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以及使循环功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回降,这一反射称为降压反射。(一)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主要特征动脉压力感受器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的主要特征是:1.适宜刺激不是动脉血压本

2、身,而是血液对动脉管壁的机械牵张,因此压力感受器实际上是机械感受器或血管壁牵张感受器;2.在一定范围内(8.0~24KPa或60~180mmHg)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3.在同一水平的血压时,搏动性压力变化引起传入冲动比非搏动性压力变化更高;4.游离一颈动脉窦灌流,并分别切断窦神经和双侧缓冲神经(主动脉神经),观察窦内压与窦神经放电,呈S形曲线关系,压力感受性反射在正常血压范围内最为敏感,有最好缓冲作用(图4-16);5.主动脉弓与颈动脉窦分别有两类感受器。一类是低阈值感受器

3、,通过有髓鞘纤维传入冲动,是一群锋电位较大,出现在窦内压120~140mmHg以下时,对动脉平均压均有反应,似乎反映正常血压水平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另一类是高阈值感受器,通过无髓鞘纤维传入冲动,是一群锋电位较小,出现在窦内压超过120~150mmHg,主要对平均压有反应;6.颈交感神经可调制窦反射,现已证明,刺激支配窦区颈交感神经或在窦区局部涂用去甲肾上腺素,使窦区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窦神经中无髓鞘纤维传入冲动。此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交感极度亢进,通过加强压力感受反射限制过强交感兴奋和升压作用,这是对机体十

4、分有利的保护作用。图4-16单根窦神经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在不同动脉压时的放电(二)降压反射的途径、递质、生理作用及其实验依据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窦、弓区受到牵张刺激增强,分别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终止于延髓背侧两旁的孤束核经两方面发生作用(图4-17)图4-17脑神经核团、递质参与的降压反射示意图1.孤束核经释放谷氨酸,激活延髓尾端腹外侧区(cVLM)中谷氨酸受体兴奋cVLM后,再通过含γ-氨基丁酸(GABA)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GABA,抑制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心血管交感神经紧张活动

5、。2.孤束核经疑核、迷走神经背核,通过释放ACh使心迷走神经元紧张性活动增强。3.最近文献报道孤束核通过下丘脑室旁核血管升压素神经元,使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从而降低rVLM心血管中枢紧张性。通过上述作用,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和心交感紧张性和缩血管紧张性减弱,分别通过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和心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出冲动减少,结果心脏活动受抑制,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最后导致血压回降,接近原先正常血压水平。反之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性降低

6、、交感紧张性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缩力加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高,血压回升,此可称降压反射作用减弱。关于上述降压反射过程中的途径与递质,实验业已证明:1.NTS→cVLM→rVLM→交感脊髓灰质中间外侧柱内交感节前神经元有着形态与功能的联系。2.在cVLM区内存在压力感受兴奋的中间神经元,它与交感抑制有关。3.Masuda(1990)等用广谱性谷氨酸受体阻断剂人尿烯酸(KynurenicAcid,KYN)作用于cVLM可提高血压,加快心率并阻断刺激主动脉神经引起的降压反射和抑制,表明谷氨酸受体介导了

7、压力感受信息到cVLM的兴奋作用。另外,在cVLM区内注射KYN也可阻断刺激NTS引起的降压反应。4.用GAB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微量注入到rVLM可阻断压力感受性反射,实验中发现在NTS中并无GABA神经元直接投射到rVLM,但cVLM区可通过短突触含GABA的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GABA,抑制rVLM的活动。5.用化学或电刺激作用于rVLM引起血压升高,而cVLM则血压降低。若电损毁或大剂量海人酸(红藻氨酸)破坏cVLM胞体,则血压升高,以上表明压力感受信息抵达NTS

8、后,激活cVLM内谷氨酸受体,兴奋cVLM,再通过中间性抑制性GABA神经元,释放GABA,抑制rVLM心血管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从孤束核经疑核、迷走神经背核,使心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实验证明如下:1、形态上证实NTS有直接投射到疑核或迷走神经背核;2、电刺激NTS可兴奋疑核和迷走节前心运动神经元;3、在切断两侧颈迷走神经或用M型胆碱能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均可阻断压力感受性反射引起的心率变化。(三)压力感受性反射的生理与临床意义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